Jeromel wrote:
...(恕刪)我也希望這些極力要求建淡北的板友能"明確地"發表一下你們的痛苦。讓大家了解你們目前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堪
呵呵~是啊,明確的表達啊!!唉~~~~~
嗯~~我的親人,因病急送淡水馬偕(平常日中午左右),救護車從沙崙出發,一路鳴著警笛卻還是塞在出淡水的車陣中..........
大家都已經儘量的讓出車道了,但救護車卻還是無法順暢前行。短短五、六公里的路程,花了我們將近半小時才到。
還好這次來的是加護型的救護車,車上配有急救員能夠在車上不斷維持病人的生命徵象。如果用的是一般運送型的救護車,我看到院前已經下課了。
不知道這樣的微薄例子,算不算"明確地"表達呢?
如果淡江大橋建成:
1、可以將原本"直入台北市"、"南下高速公路"、往"八里五股蘆洲雙和"三種路線,提前分流,不必全部擠在中正路上。
2、通過竹圍段的時間和車次大幅減少,污廢氣排放對紅樹林區的影響減少。
3、淡水、金山、石門地區民眾,不幸遇到核災時能有合理的疏散路線。
至於其他效益就不提了~,這樣子的建橋需求不知道購不夠明確乎?
prsprt wrote:
之前常常看到救護車塞...(恕刪)
這就是所謂的輕人而貴物了
在人類群集的活動裏
人類為了生存而發展
為了發展而先破壞
這是人類的生存法則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主張已經發展有成熟的活動的地區
應該以其它的方式來響應環保的道理
淡水的建設和發展是不可逆的了
而交通問題即然也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就不該因少數人的利益而罔顧了大多數人的利益
更何況所謂的自行車道所謂的夕陽河景
與交通建設間本來就有共存相依的方法
故若以單單以此做為反對的理由
不過是為反對而反對
把別人的家當做自己後花園般的看待
當這個討論區成立的時候
就有許多人以台北的建設都來不及了
淡水的效益有多大
為什麼要把有限的資源分給淡水
而在這裏大放自私的言論
這就是明目彰顯的自私自利的心態
同樣的今天不過是換了包裝內容不變而已
前更有人以拉抬房價云云的假道學
我必須誠懇的說一句
建設發展不就是希望促進一個地區的繁榮嗎
房價本不過就是這繁榮景象中的一環而已
要不
全台都不要建設好了
沒有建設所以沒有房價上漲的問題
但這是真的問題嗎
所以請一直以來反對繁華淡水的人
放過淡水吧
讓這塊土地的人也有和您們一樣平等公平的資格
享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應有的福利和權益好嗎
Jeromel wrote:
我說的就是說上下班的...(恕刪)
塞車
平時時常在高速公路來回奔跑的人印象應該最深切
我以我還待在國內時的經驗和大家一塊分享
無論是一高還是二高
車流在中、永和及新店一帶總是塞車塞的特別厲害
早上大概八點前後就是車陣
下午大約四點左右車陣再起
中、永和及新店大概是發展的相當成熟的地方了呢
然而除了二高下新店的聯絡道路還算大之外
中、永和下交流道後的車流可以說是我的惡夢
我想
當地的居民如果還有機會
一定也不希望路上的車潮變成這個樣子
我不知道當地還有沒有抒解的方法
然而限於當地的房價、地價和發展
重新規劃大概會是一條成本很大卻效益難以評估的建設吧
相對的
淡水受限於前述的影響
在提早解決相關車潮的問題時
仍可以以相對相當低的成本及可評估的效益
來解決淡水開展上所遇到的問題
同時以新市鎮的發展規模是希望可以融納近三十萬人的新移民
加上原居淡水及常在淡水上班、就學的居民
初估至少將達四十五萬人之譜
不計觀光客人潮
光是這四十五萬人的活動
就不該墨視了他們應有的權利了
更無論每年700萬的觀光人潮
良好的市政規劃總是預判將來預先做在前頭
而不是事後亡羊補牢
浪費資源和成本卻事倍功半
以大陸許多地方的建設為例
道路早已事前規劃好了四線、六線、甚至八線道
即便當時道兩旁人跡渺渺
如今再走當時的路
兩旁建設才具規模
可是卻從此不用再為交通建設所苦
同樣的情況
台灣難道不能借鏡嗎
非要等到將來真的有需求了
才攪和在一起
徒增嫌惡感嗎
不然
是不是希望新市鎮再次的發展失敗
好給台灣企圖的平衡城鄉發展的計劃
再一次重重的打擊
使人只能往市中心跑
望著狹窄的生活空間
嘆為什麼我買不起房
嘆為什麼花這麼多錢卻只能有三、四等的生活品質
嘆政府為什麼不作為給我好的市政規劃
嘆政府為什麼不照顧好我的生活權利
嘆…………
嘆不完又奈何啊
Jeromel wrote:
我說的就是說上下班的..版上老是有些人大喊塞車嚴重,我真的不知道他們的上班時段是什麼時候,我也希望這些極力要求建淡北的板友能"明確地"發表一下你們的痛苦。讓大家了解你們目前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堪。
.(恕刪)
建議這位大大,
1.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時段會塞車,去看交通部的統計數據最準,這條路被列為哪個等級?
2.新市鎮還這麼多建案和建地,人口只會越來越多,難道要等動彈不得再想辦法嗎?(不要天真的叫每個人都坐捷運,有的公司離捷運站很遠,要換好幾班車,浪費時間又不環保)
3.北海岸的核電廠萬一發生事故,您認為石門、三芝、淡水靠這條路夠嗎?屆時只會變成停車場吧!
支持交通建設不代表不支持環保,
反對淡水交通建設的人也不見得是真環保
issacwu0924 wrote:
塞車平時時常在高速公...(恕刪)
因為台灣絕大部分都市都是先發展再建設..
規劃都是很後期的事..
幸運點像新板特區剛好有塊較大的地能重新規劃..
比較普遍的就是拆屋拓路..沒得拆就高架..一層不夠就兩層三層..
這就是台灣大部分都市的交通都是無解的原因..
因為當初規劃沒有這麼長遠..需求到了才拆東補西..
不只難看至極..拆屋遷地又會引發民怨..
結果搞了半天..所謂的交通解決方案還是只能在一堆妥協之下來規劃..
而大家住在這些地方久了..已經認為這種發展模式才是正常的都市發展模式...
我一直在這樓不斷強調..
中央政府主導與全面規劃的新市鎮全台只有兩處..
淡海新市鎮與高雄新市鎮...
這兩處的開發與建設有著極其嚴格的限制...
這是與其他都市完全不同的...
即便是林口重劃區..(林口不是新市鎮..沒有這些規範)
發展都不及真正的新市鎮如此嚴謹...如此多的規矩...
這也才讓我覺得能夠看到新市鎮的未來..
雖然政府效率不佳...
但至少這份藍圖是營建署的高度..不是由地方政府或建商亂搞..
這才是不住淡水的人往往看不起淡海新市鎮開發模式的原因..
因為他們自己所處的環境就是那種錯誤卻積非成是的都市發展模式...
對他們來說..沒有堵到完全走不動..是不需要開路造橋的..甚至連輕軌都不需要...
而這樓大多數都是住民..
住民只是希望提升自身的居住環境...
這應該對全台灣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才是...
差別只在於有些人有同理心...有些人就見不得別人好...
殺人償命,天公地道。
ex:新屋旁邊是瀝青工廠,看屋時就存在了,雖然嫌臭但因為房子蓋的不錯價格便宜,所以還是買了。
搬進去後,新鄰居決定聯合周邊社區趕走瀝青工廠,請問這樣對嗎?
ex:大家生活在純樸的農村,有一天政府說為了交通發展要建鐵路,並決定要挖山。村中長老齊聚,怕政府
挖山會破壞風水、得罪山神,降禍予村民,決議要向政府陳情,停建鐵路並拆毀已建的部分。
請問這樣對嗎?
第一個例子是北大特區,第二個例子是清朝年間。
第一個答案是對的,因為瀝青工廠在使用收益他的不動產時,有侵害到別人的權益。
第二個答案呢?大家歷史課本都讀過了吧。
打者環保大旗的這些人,一昧的阻止建設,面對現有的問題卻提不出替代方案,跟上面的村中長老有何差異?劉銘傳為什麼被台灣人景仰的理由,有一項就是讓台灣現代化,包括把大陸停建鐵路的材料搬來台灣蓋。日本人為什麼會被老一代的台灣人懷念?因為他們在殖民期間,為了便利運輸物資,大量的強化台灣的基礎建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