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上的大約是從2010年十月開始基礎開挖
2011年四月底時正在施作第三層樓
2011年七月底時已施作至十一層樓
2011年八月底上梁主體結構完成
所以以進度來算
約15天一個樓層
不過丰上的樓板支撐至少有二套
(我是現場觀察到的,因為我很在乎這個環節)
所以每一組支撐都是超過15天才有可能拆除的
此時樓板猑凝土強度至少達到設計強度的75%了
而從2011年九月至今
超過十個月的時間則是附屬建物等等的施工
曾有朋友說建商想趕在5月交屋
不過現在最新的消息則是七月中旬以後
其實就拆模計劃而言
我們通常是依照結構物的特性
規範其可拆模(支撐)的時間
例如:
結構於拆模之後僅承載自重
如隧道砌襯施工達到10%即可拆模
又如結構於拆模之後除了自重之外
亦需承擔額外負重
則需依負重性質訂定最低之混凝土強度
通常自30%至55%不等
而如具長跨距性質
如就地支撐橋梁或是樓板等
則需視其跨度訂定可拆模時間
通常跨距在4.5米以內
可於7天後拆模
超過4.5米則需14天後方能拆模
所以有概念的建商會依此規劃最少支撐量
於澆置完成7天後拆除部份支撐
使其間距仍不超過4.5米為原則
如此可即維持施作之品質
亦能節省支撐材料的成本
故我常會說
要維持施工品質、控制成本、合理進度
一個工地至少需準備2.5套的支撐材才足以應付
issacwu0924 wrote:
就我的記錄丰上的大約...(恕刪)
這位大大專業~~給你一個讚
丰悅夏宮真的沒有比較快
北部真的有某建商,他們案量非常大
我真的看過11F的房子13個月交屋
但問題真的很多,淡水好像也有喔
sophia2586 wrote:
一個工地至少需準備2...(恕刪)
2.5套的概念是這樣子的
假設每層自架設支撐至完成混凝土澆置時間為10天
第一層全支撐+第二層全支撐並完成混凝土澆置
第一層支撐為10天
拆除第一層半套+半套施作第三層計十天
第一層另外半套至第15天開始拆除
混凝土強度約可達到75%之設計強度
開始施作第四層
(利用原第一層半套加第二層半套)
這就是一般所謂的2.5套支撐或模板的施作概念
若工地僅有二套支撐及模板
則需假設每層自架設支撐至完成混凝土澆置為14天
第一層全支撐+第二層全支撐並完成混凝土澆置
第一層於澆置第七天拆除半套支撐
並至第十五天進行第三層支撐及模板組立
開始拆除第一層支撐
此時混凝土齡期為15天
約為設計強度75%並於第28天完成第三層混凝土澆置
以上兩種施工方法其實都符合規範
不過可以明顯的看出來2.5套
就施工管理的角度來看
要較2套來的有效率
同時可大幅的縮短工期
惟工班人數需求較高
端視建商對成本的考量
當然對屋主而言
最好是2.5套每層14天的施工進度最為理想了
回到主題
假使建商只有2套模板時
有沒有可能以10天為一施工單位完成混凝土澆置
而混凝土又能達到規範要求呢
我覺得第一是提高設計強度
第二是使用早強劑
第一的成本過高,若是如此則增加支撐和模板還比較經濟
第二種早強劑雖然早期強度較佳
不過就國外土木工程報告顯示
長期強度並不比一般混凝土要來的好
第三種則是套用尹董的預鑄工法的專利
第四種則是採用預力工法進行雙向版施工
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五種工法
如果有我也想知道
增長見識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