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是少數人以弱勢團體自居,企圖挾持多數人的利益
而政府處理的態度卻又總想兩面討好
結果是犧牲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或是關鍵的黃金時間
淡水是一個相當美的地方
然而她的美
不只是單純的自然風景更結合了在地濃濃的人情味
淡水需要有良好的發展
但是發展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
淡水的條件就是觀光
每年七百萬的觀光人潮
支撐起淡水的經濟活動
亦是每年有七百萬人次在享受美麗的淡水風土人情的同時
亦見證了擁擠和醜惡的交通
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比例是從國外慕名而來的
然而這分失落感卻悄悄的宣傳到國際去
這不恣是給國家形像一個最重的打擊嗎
再者
台灣需要發展多元化的產業
而眾多產業中只有觀光所達到的周邊效益最大
也最容易讓台灣站在國際的視野上
放眼北台灣
能有這樣的條件和地理位置的
非淡水莫屬
往北可聯繫北海岸、東北角、再到宜蘭和花東
形成一個著名的旅遊往程
往東及南可聯絡北投、陽明山國家公園
往西則因拜台北港之賜可促進海上觀光藍色公路
故假若桃園至淡水的聯絡道路可以順利完成
則可減輕國際旅人的旅途負擔
提供他們旅遊安排的多樣性
進而提昇觀光產業
若是一昧的鎖地不發展
最後到楣吃虧的絕不會是那些動動嘴的政客
而是依賴觀光食物鍵的所有人們
發展觀光與環境保護看似背道而馳
有時卻又存在著微妙的唇齒相依的關係
以淡水為例
淡水就像多數的台灣其它地方一樣
早早就在努力的發展了
所以早就不存在什麼破壞的問題
所吸引人的正如前所述
是結合了在地的人文風情
少了這一點
淡水的風景立刻失色不少
所以淡水的美不僅不會因為淡海大橋而失色
反而更能增加她的風采
若要說現況什麼才是淡水環境最大的殺手
那我反倒要說是擁擠的交通及相對污染的空氣
因為除非專制或是鎖地
否則沒有人可以阻止七百萬的人次不去淡水
這些因為交通因素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恐怕要遠高於一座淡海大橋在環保團體嘴中對環境的衝擊
何況
淡海大橋是有機會成為新的地標和景點的
結合淡水的夕陽反而能在抒緩交通的同時
將現代的建築槷術融入大自然之中
放眼世界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
自由女神像、東京鐵塔、巴黎鐵塔、羅浮宮倒金字塔……
那一樣不在開始的時候被叫做醜惡的怪物的
然而看看如今她們在世界旅行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想想自己
我只想說別太妄自匪薄了
只懂的欽羨外國而總認為自身沒有足夠的條件
http://www.facebook.com/home.php?sk=question&id=10150274038620804
一人一張照,救救淡江夕照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67101023371124&ref=nf
我是淡水人
http://www.facebook.com/Bravo.Tamsui
有人想要去提要求興建淡水大橋看看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