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台中新聞說林口大樓
不知道是針對高樓層 ?
還是針對林口 ?
全台灣都一樣,10年內新大樓都有灑水系統。不需要杞人憂天 ,既然要買高樓就應該買重劃區的大樓,不要買巷道狹窄老舊社區的大樓。那才真正進不去

全台灣最高雲梯車在板橋
它的優勢是在高樓火警時能派上用場
但其實不是很好用
會受地形、氣候、環境的影響
而且也因為升的高,操作時間顯得較長



等雲梯上來 火不知道燒到哪裡了
https://m.facebook.com/media/set/?set=a.181475868566857.40986.171392316241879&type=3
且有的住戶,天花板都會裝潢,包住管線,只有露出噴水頭。甚至連整個牆面都是裝潢,櫃子,字畫,噴水只是將水灑向地面,造成積水,將溫。 牆面,天花板,冷氣塑膠殼,窗簾,根本灑不到,也是有機會被點燃或是閃燃。還有煙,等到感應裝置啟動,其實火勢都已經有點火侯了。
消防局官員現場會勘,有注意到消防栓的設置,火勢太大,擔心救火車水源不夠,還是需要消防栓支援,多一條水線,所以周邊一定要保持淨空,不可停車,擋住,讓消防員快速找到水源。其實大樓也有提供,可是為什麼又去注意到,特別提醒到擔心救火車水源不夠。 不就是希望水源供應越多越好,尤其是面對緊鄰的大樓。旁邊也需要降溫。
客廳,後陽台如果有面向10米以下的道路,現行法規為什麼後陽台,禁止廠商安裝擋雨窗戶施作,就是方便逃生。這些都是政府根據過去的消防經驗累積給出的建議,變成法條。
道路兩邊都有劃設機車格,汽車停車格,建議請管委會申請消防安全會勘,讓出雲梯消防空間,為了安全,刪除路邊幾個汽車停車格,機車停車格,可供雲梯車操作空間,絕對值得。在3樓以上,含中樓層,萬一樓梯不可行,可能都需要雲梯車支援。
T15346 wrote: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不要將可以逃生的路線全部壓在同一個藍子上。
且有的住戶,天花板都會裝潢,包住管線,只有露出噴水頭。甚至連整個牆面都是裝潢,櫃子,字畫,噴水只是將水灑向地面,造成積水,將溫。 牆面,天花板,冷氣塑膠殼,窗簾,根本灑不到,也是有機會被點燃或是閃燃。還有煙,等到感應裝置啟動,其實火勢都已經有點火侯了。
消防局官員現場會勘,有注意到消防栓的設置,火勢太大,擔心救火車水源不夠,還是需要消防栓支援,多一條水線,所以周邊一定要保持淨空,不可停車,擋住,讓消防員快速找到水源。其實大樓也有提供,可是為什麼又去注意到,特別提醒到擔心救火車水源不夠。 不就是希望水源供應越多越好,尤其是面對緊鄰的大樓。旁邊也需要降溫。
客廳,後陽台如果有面向10米以下的道路,現行法規為什麼後陽台,禁止廠商安裝擋雨窗戶施作,就是方便逃生。這些都是政府根據過去的消防經驗累積給出的建議,變成法條。
道路兩邊都有劃設機車格,汽車停車格,建議請管委會申請消防安全會勘,讓出雲梯消防空間,為了安全,刪除路邊幾個汽車停車格,機車停車格,可供雲梯車操作空間,絕對值得。在3樓以上,含中樓層,萬一樓梯不可行,可能都需要雲梯車支援。
這是全台灣都有的現象 ! 又在標題殺人
標題是不是改一下?


全台灣的雲梯車高度有到12層樓高的高度嗎?
住戶如果自己裝潢時候更改消防管路
社區管委會沒有好好維護消防設備
只有一句話: 天作孽有可為 ,自作孽不可活
以前蓋大樓消防法規不嚴,所以舊大樓的消防設備嚴重不足,才需要外部救援。
現在應有的基本常識,就是高樓層防火救災不是靠消防隊,是依靠大樓內部的防火設備自救
高樓層防火教學
現在新大樓都有防災中心,自動化的消防設備。
第1道防線 必須在自家廚房,客廳....等區域自備小瓶乾粉滅火器,如果家中發生事情第一時間可用
第2道防線 就是室內 "自動灑水系統"
第3道防線 是各樓層小公梯廳的消防水帶及滅火器,社區應該召集住戶演練如何使用

最後防線 : 才是靠消防隊來搶救
結果台灣人常常本末導致,
裝潢時候室內亂改防火區劃,消防灑水頭.......停車場,逃生樓梯亂七八糟堆雜物
有些社區管委會為省錢,都沒有好好保養大樓的消防設備,只為了應付檢查做做樣子......
事情發生了才要靠雲梯車來搭救,這不是本末倒置,什麼才是本末倒置 ??
如果現在談論高樓防火還在談使用雲梯車

乾脆全台灣限建,不准蓋超過12層樓的房子

如果違建擋道,亂停車 ............那到底是誰的責任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