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東京人口1995年開始增長 但房價仍崩7成

sherrymay wrote:
沒啊 日本從少子(恕刪)



少子化以來就是房價M型化,都市越來越貴,鄉下越來越便宜。
這也是台灣進行式
Ycoolgood wrote:
哎呦,這麼會切。1990...(恕刪)


2017年鳩居堂以一坪1億3328萬日幣(4032萬日幣/平方公尺)正式超越泡沫經濟之壁(3800萬日幣/平方公尺)。

2018年地王為明治銀座大樓一坪1億3851萬日幣

2020年目前的地王為1億9074萬日幣/坪(還沒結算)

KV2000 wrote:
少子化以來就是房價M(恕刪)


台灣還沒正式自然人口減少,M型房價才正在醱酵中而已⋯⋯
有人等著崩盤 有人不停炒房
個人覺得未來的漲跌還是要看區域
蛋白蛋黃理論不會變
只要是市中心 就算跌還是有支撐力道在
但是蛋白區一旦跌 可能就像雪崩式的下跌
主要是看市場需求
我的觀察 蛋白區的中古和新成屋的房價會越來越兩極化
蛋白區的房子可能就像車子
屋齡越高越無法保值

隨著大眾捷運普遍建設
屆時有捷運站不見得就是房價的保證(但卻是建商炒房的議題)
還是要看整體便利性和環境以及市場需求
guest2000 wrote:
太多人把短期當長期看(恕刪)
 
 
正解
少子化(人口負成長)將是房價的最大利空因素,這個因素沒有任何利多可加以扭轉
房子是拿來給 "" 、沒人了想炒也沒對象
 
雖然台灣的持有成本低...但是房屋本身是會折舊會老會壞的
時間軸拉長來看..台灣的高房價有眾多因素 (金融炒作......等等, 剛性需求不高就是)
偏離物品基本價值要件 (住) 不可能持久
 
PS. 低房屋持有成本對居住正義並非都是負面的
炒作在於人心貪念

有人說房市崩盤後 股市會震盪一波
但非商業因素影響基本上很快會回到基本面
因為投資客不會等最後才出脫
會叫大概是 自住又想賣又不敢賣的人
uhan wang
sitoku.liao wrote:
有人等著崩盤 有人不(恕刪)


不 以日本當借鏡,蛋黃最保值(甚至會增值)
蛋白次之,至少保值。
雪崩式下跌的是郊區。

東京23區20年來一直漲,首都圈(類似雙北概念)漲得比較少,但也相對不會大起大落,有支撐,而再擴大範圍的近畿圈就幾乎持平(就可能要跨至桃園北北基這種概念)
其他日本大都市也是接近持平狀態(所以未來六都精華區至少保值)


日本鄉下在送房子了⋯⋯上班族還不要住

超極端的M型房價。

個人覺得仲介費其實也算是房價往上推高的因素之一
假設收取4%好了
屋主一定不願意吸收這成本
勢必請仲介自己想辦法
那屋主原本想實拿1000萬
加4%就變成1040萬
同區域有了這行情下一個賣房的再往上加
就變成複利效果....很嚇人
如果仲介費能改成級距方式計算
應該能解決這問題
房價就跟股價一樣
有錢就堆上去了
和人口成長不成長一點關係也沒有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703588

房市泡沫?東京房價1坪80萬 逼近歷史新高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