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濕度問題不大,除了相對濕度偶爾連續破表99%,其餘咬牙忍一忍就過了,畢竟人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再濕再苦也不能讓外人知道. 同場加映:林口大霧-霧中行車請開啟大燈,確保安全. 圖片來源: YT / 林口 / 2020友情連結: 霧來了,林口房價賠了林口人口3年成長11%!網曝「氣候真實現況」勸三思:16樓以上全看不見
mirko99 wrote:呵呵我以前同事也住林口他也問過我家裡牆壁像瀑布一樣出水是怎麼回事?你以為只有香港牆壁出水? 說真的,我住十幾年,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只因為他把家裡的窗戶都關上了,窗戶打開,不必很大,只要家裡常時通風狀態,就不會牆壁、窗戶出現冷凝水。家裡會產生很多水氣,關上窗戶(尤其是氣密窗),只會讓家中累積大量水氣,導致家中相對濕度飽和(家裡濕度比外面高),沒讓窗外不飽和的空氣,輕易帶走家中水氣傳說林口濕度高,以為關窗就可以"阻止"窗外水氣進入,殊不知密閉的家裡的相對濕度,很輕易就會高於戶外,尤其是冬天中央氣象局監測資料顯示,林口相對濕度並不比台北盆地高,林口濕度高,是一個被渲染而來的傳說,害慘一堆住林口的人(我就被誤導了近10年)住林口,通風比除溼機好用
內湖車太炫 wrote:終極原因就是林口的地...(恕刪)Eric Cha wrote:對的 這原理國中地理就教過了感謝分享 引用的原理是對(地形雨),但是用錯地方了(林口沒有地形雨) 幾十年前大學聯考,本人地理科考91分,當年高標才58點多,我的分數是全台灣高中生的 Top 3% 林口台地海拔平均200公尺 (最高不到 250 公尺),因高度而下降的氣溫不足以將水氣形成地形雨。宜蘭背靠雪山山脈 ,高度都在1000~1500公尺以上,甚至2.3千公尺以上,高度夠溫度降得夠低,才會有地形雨況且秋冬季是吹東北季風,宜蘭地區正好是東北季風的迎風面,又是背靠雪山高山,太平洋水氣吹進來被高山擋住,才會降地形雨(宜蘭秋冬多雨就是這原因)林口台地也吹東北季風,風向是陸地吹向海(迎風面是五股泰山),而不是從海吹向內陸 ! http://www.tlsh.tp.edu.tw/~t127/claimatetw/c04.htm 地形雨成因:暖濕氣流沿著迎風山坡上升,溫度降低,水氣凝結致雨發生地點:暖濕氣流的迎風山坡。特點:1000~1500m的迎風坡較背風坡多雨,且背風坡亦有焚風現象。諺語:『東山飄雨西山晴』;『東北風,雨太公』。圖示:對流雨台北盆地就是對流雨成因:夏季日照強烈,使得水氣蒸發旺盛,氣流上升,產生強烈對流而致雨。發生地點:熱帶或溫帶地區的夏天。特點:強度大,雨時短,雨區小,又稱西北雨或雷陣雨。諺語:『前雷後雨,落不溼土』;『一粒雨,擲死一個人』。圖示:鋒面雨(氣旋雨)成因:暖空氣沿著鋒面爬升而凝結降雨。發生地點:冷鋒、暖鋒交會處。特點:雨區廣、雨時長,由南向北推進(臺灣5月,長江6月入梅)。諺語:『黃梅時節半陰晴』;『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圖示:颱風雨成因:低緯度地區因海上強烈熱帶低壓,濕空氣強盛上升形成發生地點:東亞的沿海一帶;北美洲的東南部。特點:降雨強度大,常發生在夏、秋兩季。諺語:『日沒胭脂紅,無雨也有風』;『六月十九,無風,水也吼』。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