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買在歐洲村,算是茂德發跡一舉成名的代表作,後來要換大間的,也去五股看了不少房子,當然也看了幾間茂德的房子。
簡單說一下茂德房子特色:
1. 很會爆地磚,每到冬天,社區也一定很多人在修地磚,我的房子12年,為了方便,我沒有全面翻修,都是壞哪裡修哪裡,到今年還在修,計兩個房間,客廳2次,餐廳一次,共5次。修地磚的也說了,這件建商貢獻最多業績,一到冬天案子就接不完。
2. 我住頂樓,我沒漏水,但隔壁的漏了,還好管委會講理,頂樓翻開重做防水。
3. 天花板彈珠聲,拖傢俱聲不絕於耳,常聽鄰居一直反映,以為是樓上鄰居吵,重點連我是頂樓都聽得到,追查才知是大樓結構問題,基本上就是施工不紮實,濕氣進入結構,造成鋼筋在水泥裡彈跳,細節可以Google關鍵字。
4. 粉刷的牆壁表層很快就龜裂,這原理我不懂,但原有房子要出租粉刷時找人來看,師傅只說了,這邊的房子都這樣。
5. 茂德蓋房子以完工速度見長,當然蓋出來的房子一定符合最新防震法規,不過一個月蓋三層樓跟一個月蓋一層樓,其中必有差異,請自行定奪,我的理解,至少水泥要全乾,達到最好的強度,確認所有細節後,再往上蓋比較合理吧!
6. 地下室牆壁永遠都在滲水,因為沒做防水牆,我們只能一直打針,漏哪裡打哪裡。
7. 我看了洲子洋的茂德房子,外觀/建材/細節收尾多有進步,但蓋房子速度超快這點是一樣的。同樣九揚在洲子洋第二個建案都還沒完全完工,茂德已經交屋N期。讓人想到當時九揚在中原路的歐洲之星vs歐洲村,也是如此,現在歐洲之星釋出極少,歐洲村每個茂德的社區屋主釋出量都大,歐洲村內碧瑤社區的釋出也很少,或許屋主的心態也有差吧?
8. 茂德的優點:幾個社區一起整體規劃,街廓整齊,走在這樣的環境確實舒服,歐洲村算是造鎮成功,房價也有撐,但重點是這個地理位置也很好。
9. 我看洲子洋茂德:一定是區域最低價,適合預算買家,但是除非比全坤麗寶便宜20%以上,不然我也不推薦。
10. 最後補上一點,公設比,茂德的房子公設高,但是你會發現其實沒啥公設,健身房圖書室像是硬兜出來的一樣,還有超大雨遮,買的坪數跟室內實坪差異很大,銷售術語:現在房子都這樣。但去多看幾間,會發現35%公設比,茂德的真的不一樣。
ICyuan wrote:
我也好奇為什...(恕刪)
現在出價還是要把雨遮也算進去嗎? 我是不是應該把雨遮坪數扣掉 在算錢?
感覺好不划算
主建+附屬建物+公設 3個相加每坪出價這樣對吧?
舉例信義房屋 寫的 主建物 22.84坪 陽台 1.6坪 雨遮 1.61坪 公共設施 11.72坪 防空避難室兼停車場 7.33坪
雨遮不登記,做法源自國外,也是房地產踏入「實坪制」的第一步。但國內以往做法,「只給鳥站」的雨遮,照實際坪數登記算錢,2011年5月開始,雨遮、屋簷改「登記不計價」;2018新制上路,元旦過後申請的建照,不登記也不可計價,新制不溯及既往,尷尬交接期,可能衍生亂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