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為何新北市早期缺乏都市規劃?


kkirin wrote:
在蔣介石後慈湖戰備辦公室內,包括「國光計劃」、高空偵察機(黑貓中隊)的機密檔案都已經公諸於世,遊客可以親眼目睹當年蔣介石「反攻大陸」的計劃書。
 桃園縣政府與「國防部」整修半年後,當年「國光計劃」「元首」進駐的五個戰備指揮所,已經改為不同主題的展覽館。一號館展示的是蔣介石親筆批示的「烏坵海戰檢討報告」。
國民黨退台 未忘反攻
 「反攻大陸」計劃始於1961年4月1日,蔣介石密令軍方在台北縣三峽山區設置「國光作業室」,由朱元琮中將擔任主任,動員三軍207位精英研擬「反攻」作戰計劃。為了掩人耳目,軍方另在新店碧潭成立「巨光計劃室」,研擬與美軍聯盟「反攻」作戰,避免被美方得知台灣有「反攻大陸」的企圖。
 「國光作業室」成立後,提出包括「登陸、特戰、襲擊、乘勢反攻、應援抗暴」等五類廿六項作戰計劃、214個參謀研究案。所有計劃都詳擬到師的任務層級,也向蔣介石提報了97次。
 每項作戰構想都有預備演習,1965年6月24日在左營桃子園外海的模擬登陸演習,不幸有5輛兩棲登陸車被浪打翻、數十人殉職,是「國光計劃」演練傷亡最大的一次。接著1965年11月的烏坵海戰慘敗,讓蔣介石的「反攻」夢醒,「國光計劃」規模開始逐年縮減。1972年7月20日,「國光計劃」宣告終止。

烏坵戰慘敗 登陸夢碎
 在蔣介石的「反攻大陸」計劃當中,以烏坵海戰一役最悲慘。1965年6月17日,蔣介石在陸軍官校召集台軍幹部,以官校歷史檢討會名義作精神講話,預備發動「反攻」,所有幹部都預留遺囑。
 8月6日,海軍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任務,運送特戰人員在大陸沿海偵測登陸作戰所需情報,遭魚雷艇伏擊沉沒,遇難官兵近200人。11月14日,一艘海軍永字號艦更在烏坵被擊沉。烏坵海戰後,蔣介石對「反攻大陸」逐漸死心。


可見1965年,蔣介石就已經知道完全不可能反攻大陸了
甚至到1972年,國光計畫完全終止
但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是如何灌輸年輕人,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信念!
台灣人,你被愚弄了
你不生氣?

說得真好
我也跟你的想法一樣
覺得當年老蔣不應該浪費時間反共,真的耗掉太多國力了
看對岸的大城市, 現在建設的真不錯
嗯...您也是希望共產黨規劃的新北市 ^^


有能力還是沒能力? 應該是要與不要而已吧? 有沒有把心放在台灣才是重點!


有興趣的去查查資料,更有心的人可以實際去走走,看看1957年規劃出來的中興新村,

台灣也可以有這麼棒的地方!

台北縣以前算鄉下,
通通地方自治交給地方規劃的,
在以前的時代,中央政府才懶得管地方這種小事。
就像在以前那個時代,你聽過總統幫地方選舉站台這種事情嗎?

-------------回到規劃面

如台北縣人口沒有爆炸性的成長,歷代地方政府那種規劃也夠用,
注意他們是用「鄉鎮」的想法為出發點規劃喔!
例如鄉鎮是不需要8線大道的,哪來哪麼多車子開啊...路彎一點通到更多小巷弄,方便才是重點。

問題是隨著台北市的發展,住不進台北市的外來人口大量落腳於台北縣,
本來規劃給50萬人住的地方住了快400萬人,
變成現在這種景觀也是正常的。

例如蘆洲啊,規劃給5萬人住就了不起了,極限應該是8萬人,這樣每平方公里就擠1萬人啦!

結果現在住了20萬人

---------------
不要怪當時的人沒有遠見,有遠見的官不多+民眾也是自私的。都市規劃要弄的好,可是要拆一堆房子徵收一推土地的啊,很多人可是誓死抵抗,不徵收無法規劃說政府要反攻大陸無心台灣建設,強制徵收又一堆人開始罵政府獨裁鴨霸,如同前面幾位怎樣都可以說啦,哈哈哈。

當年開高速公路的時候,很多人也是反對開那麼寬,理由是當時臺灣根本沒幾輛車,高速公路只為有車的權貴服務....致使我們的一高很多地方都不足4線道造成現在常塞車的瓶頸。不要以為現在才有民粹...
完美女神
都市規劃是百年大計,
愈有遠見,做的會愈好和理想,
早期老蔣不注重台灣只看大陸是事實..
不過已經是過去式,再講也枉然,除非你要騙選票,所以講不累??
未來是一條長路,以台灣人現在的美學和價值觀,也有很大的學習空間??
況且自己房子好不好看...跟中央政府何干??
你是美學草包...也要怪政府??
真的是怪別人容易啊...

kkirin wrote:
國民黨到底來台灣做了甚麼?
.(恕刪)


國民黨如果沒有來
共產黨應該會來吧

就像是海南島一樣,過來就行了
當時的台灣應該沒有抵抗能力
lien291
如果依照這樣的情況,
單純以都市發展來說,
幸好有日本統治過台灣,
台灣的部分大都市才得以有完整的都市計劃!
如果當初日本人晚三十年才離開台灣的話,
台北縣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新風貌出現!

keelongman wrote:
有此一說,中永和的道...(恕刪)


永和的道路有他形成的原因,請GOOGLE關鍵字:“幻滅的花園城市”

大致上是說:原先是規劃成3萬人的花園城市,公園綠地為一區區住宅區的中心,道路繞著公園劃設,

結果事與願違,永和最後住進了超過20萬人。


tgucpac wrote:
永和的道路有他形成的...(恕刪)

過度的低估未來的人口也就算了!
如果嚴格執行花園城市的都市計劃,
說不定永和也能變成如民生社區那樣!
不用心嘛

能力有限嘛

愛講大話嘛

兩蔣時代蓋的公共建物長什麼樣子?

能期待什麼
讓錢工作,讓愛自由

ilikegoodgod wrote:
如果依照這樣的情況,...(恕刪)


中南部有些地區,規劃的也不差,有筆直寬敞的馬路,也導入不少現代化的觀念。

可是路兩旁還是蓋著一棟棟醜陋到極點的四方透天厝。我有個建築師朋友,曾笑稱台灣人住的不是房子,是碉堡...

還有一些外觀美輪美奐的「豪宅」,進去後發現很多住戶把鞋子扔在走廊...或是在走廊擺著一個個俗不可耐的鞋櫃...

美學素質低下,這跟日本人國民黨沒啥關係...

不講別的,就講台灣人對鐵窗的熱愛程度,我覺得就算日本人晚走一百年,市容應該也好不到哪去。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