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yw0719 wrote:
除了之前有大大提及小公含在權狀的大問題之外~~~~...(恕刪)
我說的是小公含在"主建物"裡吧,
房屋權狀包含 == 主建物 +附屬建物 +公設
附屬建物為陽台,花台之類的。
公設分為大公和小公,大公為一樓門廳、配電間、健身房...,小公為當層樓梯間、電梯間等。
有些大樓會把小公算在主建物裡,所以看起來公設比低,但實際室內面積也不高,就是小公登記的問題。
假設有A,B兩間大樓權狀都為45坪,
A大樓組成為 主建物33坪,附屬建物3坪,公設9坪(大公5坪+小公4坪)
B大樓組成為 主建物33坪(室內29坪+小公4坪),附屬建物3坪,公設9坪(僅計大公)
表面上兩者公設比都是20%,但A大樓室內卻比B大樓多出了4坪。B大樓實際公設比應為28.9%,很玄吧。
以上是由某黃衣仲介提醒我的地方,若有誤解的部分,歡迎大家指正。
這也是有人說公寓公設比0的原因,因為公寓只有小公,有些是登記在主建物中當然就沒公設了。要不沒樓梯,住2樓以上的難不得要用飛的進房子。
另外呢看房子感覺坪數怪怪的時候,可調閱地政機關的測量圖,裡面有詳面的仗量尺寸,自己算算看,別跟自己銀子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