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地段,不管屋齡如何,相信一推出就會吸引眾多買氣匯集
當然啦,房市還是得賣央行個面子,部分地區來個微幅下跌
但其他區域〈如所謂台北縣市特定區域外〉呢?
別傻了,根本得不到關愛,
朋友在銀行服務就說:央行防治投資客炒樓只限台北縣市所謂的特定區域,意思是說其他的區域還稱不上房價過熱
南部地區一般銀行在承作中小型建商的土建融案,仍是一本以往只求業績之考量搶破頭在承作
利率甚至比房貸利率還低,
央行管嗎?
房屋上揚,這是既成的事實,管你央行再怎麼祭出信用管制,投資客在掌握資金的優勢及房屋的地段下,
我猜啦,房價一定會再漲,一般自住型的我們還是會基於"生活再撐一下"的考量,咬牙買下心中的想要的家
央行管制,哈,笑話,沒波及到建商及投資客
反倒是限縮融資條件使我們這些無殼蝸牛繼續承擔苦果
板上有人說已現在一般人的平均收入來看現在台北市(尤其大安.信義..這些精華區)房價真的是貴的離譜.也搞不懂到底是誰買?一般民眾的要要在台北買屋越來越難
說真的.這都是不爭的事實.問題是.用這些數據來推論未來是否會反轉.會出現一個盲點.....這是數據.不是實際的市場
就如人稱"空頭司令"的張金鍔.這幾年來.年年說房市會下滑.也提出很說統計數字來支持他的講法.但何時真的跌了?這些數據有錯嗎~?沒有~一點都沒錯.若從數據來說他的推論的確是應該出現的
但房市跟股市一樣.除了需求 之外最重要的一這變數是"人性".若把人性考慮進去.那些數據就只能當參考了
大家都知道"逢低買進.逢高賣出"這個千古不變的投資準則.但請問.股市買氣最高的時候是在股漲的時候還是股市跌的時候? 答案是...."股市大漲買氣最旺.股市大跌散戶縮手.法人進場"....這就是人性.房市也一樣.法人就等於房市中的投資客.
投資客之所以能當投資客.只因為他們做了比較多的功課.市場的狀況比一般人瞭解更多.重點是他們懂得何時該進何時該退.而一般人就只是追買漲市的散戶.....這是數據說不明白的"人性"
在來~除了人性.台北的房價還要考慮到客戶群.現在一般人都以國內的民眾來評估市場.但別忘了.以現在台灣的經濟走市.台北市的房地產勢必走向國際化.當國外資金進來.那台北市的房價呢......
當然.這樣的未來不會是全面性的.其中會以大台北區最明顯.但一定也會有不同的區段.房市的大環境是持續往上.但只要你的需求不要定的太嚴苛.勤做功課還是可以找的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好房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