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新店淡水線「分手」 捷運族抗議

內湖未來又不只一條捷運。
只要是台北市的區都不可能只規劃一條捷運線。

此外,
文湖線運量不足就是說外行話了,
現在是120秒一列,每列4節,
實際上最高可到72秒一列,每列六節,單位時間運量多60%以上。


此外,馬特拉木柵線當年火燒車忘了嗎?
後來調校好不是穩穩的營運了13年。
完美女神
best101 wrote:
大家可以看看即將通車的路線圖,就可以瞭解有多便利...(恕刪)


這張圖畫得很清楚,不過少了一條環狀線,環狀線一期也屬於二期範圍

另外文湖線問題多多是因為,分別採用兩家不同的中運量系統,中運量無人駕駛且有專利,不同系統之間要整合比較難

高運量系統都是有人駕駛,比較不會有文湖線的問題
HKC4225 wrote:


臺灣擁有這種變更軌道的技術已有將近百年



妳以為這是什麼了不起,有多難的技術?



要不要克服而已, 預算再給牠加一倍~~~~一定弄得出來!


不同領域怎可同一而論? 捷運不是鐵路

你沒有考慮到空間的可能性, 你要這樣子做要先有空間才來談技術

其他的安全性, 搭乘的便利性, 以及太多的其他問題都會跑出來的



預算....又是全民買單? 花的還不夠嗎?

錢從哪裡來阿



該是什麼樣子的東西就讓他遵守原本的設計做就好了, 沒事不要亂改, 不然真的會出問題
輕鬆走人生, 簡單過生活
HKC4225 wrote:
臺灣擁有這種變更軌道...(恕刪)


搭過很多大都市的地鐵和捷運,還沒看過這種混合路線的走法
對某些人而言…
最好的捷運路線應該是從自家最近的站每分鐘發一班車,然後分別開往四面八方而全部不用轉車?
【豆瓣】http://www.douban.com/

比較好奇的是

當初文湖線為何不採高運量、地下化

當時要蓋時一堆議員跟居民也是希望地下化。

因為他現在用的這種系統,已經被稱做世界奇蹟

各國大多數幾乎都用在一公里左右的機場接駁

只有台灣把蓋到十幾二十公理

這個系統車廂狹小(比木柵線車廂要在小一點點),

也是為了只做機場接駁而用

是為了連接木柵線而不得不做嗎?

還是有其他因素?
對於平行轉乘 小弟印象很深刻

前些日子從香港回來 對於他們的捷運網規畫之成熟便利 感到十分佩服


捷運會這樣設計一定有他的專業考量 一定以大家便利的最大公約數去規劃的啦~~~

試著接受吧...
應該問到底是那單位預估使用多少運量 ?? 人潮估多少

可能 估不多人 ,後來發現 太多人
或和當初高鐵一樣 , 也可以 估很多人 , 但實際使用人不多..

到底是那些單位在估運量 ?
starbear612 wrote:
比較好奇的是當初文湖...(恕刪)

1.採高運量建設成本會增加
2.採高運量通車時程會往後延
3.中運量轉高運量的車站腹地需要增加,除非松山機場廢除
4.不要只看尖峰時段的運量,離峰時一個車廂都坐不滿
5.採高運量車站數目會減少該減哪一個?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活,生命才有價值。
HKC4225 wrote:
臺北捷運局搞垮一條詐胡線不說,連帶的木柵線,板南線也跟著出包不斷!

如今不知道為什麼連一條穩穩的淡水線,新店線也要插手?

不會一班跑新店,一般跑松山嗎?

我看啊最後整個臺北捷運會給郝龍彬通通搞掛!



國外很多地鐵捷運也是有這種連通方式耶
德國柏林,亞特蘭大地鐵也有如此的規劃方式

雖然不知為何如此規劃
但可以想像 一班跑新店一班跑松山 ,在技術上應該是可行
或是一班跑信義區 一班跑松山區 也是可行的
只是可能規劃的人 要花更多心思

期待我們有智慧的官員
認真去了解及解決問題,原規劃是否不錯
也該在使用後重新檢視囉..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