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未來又不只一條捷運。只要是台北市的區都不可能只規劃一條捷運線。此外,文湖線運量不足就是說外行話了,現在是120秒一列,每列4節,實際上最高可到72秒一列,每列六節,單位時間運量多60%以上。此外,馬特拉木柵線當年火燒車忘了嗎?後來調校好不是穩穩的營運了13年。
best101 wrote:大家可以看看即將通車的路線圖,就可以瞭解有多便利...(恕刪) 這張圖畫得很清楚,不過少了一條環狀線,環狀線一期也屬於二期範圍另外文湖線問題多多是因為,分別採用兩家不同的中運量系統,中運量無人駕駛且有專利,不同系統之間要整合比較難高運量系統都是有人駕駛,比較不會有文湖線的問題
HKC4225 wrote:臺灣擁有這種變更軌道的技術已有將近百年妳以為這是什麼了不起,有多難的技術?要不要克服而已, 預算再給牠加一倍~~~~一定弄得出來! 不同領域怎可同一而論? 捷運不是鐵路你沒有考慮到空間的可能性, 你要這樣子做要先有空間才來談技術其他的安全性, 搭乘的便利性, 以及太多的其他問題都會跑出來的預算....又是全民買單? 花的還不夠嗎?錢從哪裡來阿該是什麼樣子的東西就讓他遵守原本的設計做就好了, 沒事不要亂改, 不然真的會出問題
比較好奇的是當初文湖線為何不採高運量、地下化當時要蓋時一堆議員跟居民也是希望地下化。因為他現在用的這種系統,已經被稱做世界奇蹟各國大多數幾乎都用在一公里左右的機場接駁只有台灣把蓋到十幾二十公理這個系統車廂狹小(比木柵線車廂要在小一點點),也是為了只做機場接駁而用是為了連接木柵線而不得不做嗎?還是有其他因素?
starbear612 wrote:比較好奇的是當初文湖...(恕刪) 1.採高運量建設成本會增加2.採高運量通車時程會往後延3.中運量轉高運量的車站腹地需要增加,除非松山機場廢除4.不要只看尖峰時段的運量,離峰時一個車廂都坐不滿5.採高運量車站數目會減少該減哪一個?
HKC4225 wrote:臺北捷運局搞垮一條詐胡線不說,連帶的木柵線,板南線也跟著出包不斷!如今不知道為什麼連一條穩穩的淡水線,新店線也要插手?不會一班跑新店,一般跑松山嗎?我看啊最後整個臺北捷運會給郝龍彬通通搞掛! 國外很多地鐵捷運也是有這種連通方式耶德國柏林,亞特蘭大地鐵也有如此的規劃方式雖然不知為何如此規劃但可以想像 一班跑新店一班跑松山 ,在技術上應該是可行或是一班跑信義區 一班跑松山區 也是可行的只是可能規劃的人 要花更多心思期待我們有智慧的官員認真去了解及解決問題,原規劃是否不錯也該在使用後重新檢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