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平均公告地價最高的地方 命為第一區 其次為第二區.....and so on.......
這樣板上就不會一天到晚討論: 你覺得XX區比較好嗎??? XX區是否比XX區好? 之類的問題.
以後就一翻兩瞪眼,比方說:
問題: 小弟想在第一區找每坪25~30萬 總價1000萬的房子. 請大大指教
回答: 你智障啊, 這種房價 只能到到六區第七區去找 想買第一區? 癡心妄想! 除非買兇宅!
OR
問題: 小弟預算頭期款200萬 每月收入六萬元 應買第一區的小套房 還是第十三區的庭院大透天?
回答: 當然買第一區, 那可是時尚小豪宅啊!!! 第十三區? 那裏將來脫手賣給鬼啊? 銀行貸款成數恐怕不到五成!
OR
問題: 舊三重比舊永和板橋中和新店哪裡差? 我覺得舊三重最好!!!
回答: 你鬼扯蛋!!! 拿第N區和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比? 數字序列你看不懂???? 真的想炒房想到瘋了!!!!
聽說第五區也有......
不過如果根據MIB的說法,其實人人都可以是外星人.......
我個人比較主張名字用翻盤的形式去命名,創造新意,也可以避免一些紛爭,
比方說,假設石門三芝淡水八里要合併,叫「石三淡八」有點聱牙,
叫「石淡」又會引起三芝八里不滿,叫「三八」又會引起所有人不滿,
乾脆換一個好聽又跟大家都沒關係的名字,
比方說「北海區」、「黃金海岸區」、「藍色水岸區」之類的。
又三重蘆洲若合併,叫三蘆雖然還算清楚,
但是蘆洲人可能會覺得為啥不叫「蘆三」,或是三峽民眾以為自己要跟蘆洲合併,
乾脆也換一個好聽又全新的名字,
比方說因為地形類似淡水河上的一片葉子,就改名叫做「水葉區」,
或是因為在淡水河左岸,就改名叫做「左岸區」之類的。
另外,即使行政區域沒有大變化的地方,比方說新莊,
也可以給予一個新名稱創造新氣象,
比方說就叫做「副都心區」。
但這其中有將近3成到4成的自然增加人口(出生-死亡)
而絕大部分的的遷移增加來自台北市
如果台北縣市一起看 扣掉兩縣市的自然增加人口數
增加幅度可能不及桃園縣
表示兩縣市的人流動很高
或許可以加進桃園縣 (台北市遷出人口=台北縣+桃園縣遷入人口?)
北縣重點縣轄市都是面積小 人口多 密度高
若取主要增加的地區 (板橋+中和+新莊+三重+新店+土城+永和+蘆洲+汐止+樹林+淡水+鶯歌+林口=348萬5千多人 整個台北縣387萬人 等於剩下15個鄉鎮分掉38萬多人 不及一個三重市)
像三重有38萬多人 是要單獨還是併蘆洲? 併掉蘆洲就衝到58萬人 (面積23.7平方公里 大約與現在的板橋相當)
雙和合併65萬 (面積25.8平方公里)

看下述新聞內容看來,中永和確定台北縣升格後不會合併成雙和區!!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5351224.shtml
其中有一段內容為
-------------------------------------------------------------------------------
楊義德說,北縣單獨升格較須合併的縣市單純,改制後的村里、道路名稱都保留,村將改稱里,新門牌尺寸採26公分乘17公分,較現行門牌21乘15略大,顏色則仍使用現行綠框白底。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