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長期投資住宅真的有賺嗎?

雖然版主有些算法有點問題,
不過大致上相當贊同,
如果是抱著投資的心態買自住的房子,
套句某版友的話,
你玩得過真正的投資客嗎?
如果是自住的,
買貴了就貴了,
頂多褲腰帶勒緊,
但可以買間適合自己的房子,
也至少獲得了房子的基本價值。
如果眼光只放在期待他15、20年後漲多少、保值多少,
我想最後也只是苦了自己這15、20年,
萬一還投資失敗,房子不漲反跌,
恐怕會糗很大。
你的案例看起來應該賺很多啊…因為沒買房子你還得租房子,你還少算20年的租金喔
lyp1972tw wrote:


爸媽買房子是有貸...(恕刪)
房地產還是看地段吧

小弟的老爸之前在士林區有一間公寓,持有約十年,

因為地段不好房價不僅沒漲,到了缺錢脫手的時候,還得承擔折舊

如果選錯標的物,再怎麼長期持有,也不見得會增值

另外,房子增值是一回事,[機會成本]又是另一回事

把一筆資金[長期]卡在一個資產部位,扣掉利息,通膨後真的還有賺頭嗎??
lostsoul wrote:
房地產還是看地段吧小...(恕刪)

一來是不夠長
二來是不夠長又因為欠錢不得不賣賣錯時間

任何投資都會有這樣的狀況
不是只有房地產才有
不需要提出來討論
??
有沒有賺,還是要看地點與當時的政經環境所評估出的房價景氣,
親戚A在中正紀念堂捷運站周邊五十公尺的透天店面,民國64年150萬買的,建商目前出價5000萬,
親戚B在民國88年買的三峽電梯大樓,1坪11萬,民國96年換屋,每坪9.5萬賣出,整戶賣掉到賠50萬,

這二位親戚都是年過六十歲的長輩,對他們來說,房價的起伏還不如關心老人年金及健保,房屋有的住就好了.

預測房價高低跟預測股市高低同樣,不是凡人可以做的,討論也沒有正確答案.
買在哪裡,也跟你的生活及就業需求有關,
所以有人賺,有人賠,很正常.

撇開投資不談,買屋住要目的-在自己可承擔的條件下,滿足各位住的需求,
增值貶值或心理上的舒坦,只是伴隨買房而來的附加價值,

我想,就是都會區的,特別是台北縣市的住民,才會對房屋長期是否增值的議題,有比較大的興趣.

有需求,也喜歡,價格也負擔的起,不影響生活品質-想買房就買房.
不想人生負擔太重,也不想當現成冤大頭-就租房.
zaza213 wrote:
一來是不夠長
二來是不夠長又因為欠錢不得不賣賣錯時間

任何投資都會有這樣的狀況
不是只有房地產才有
不需要提出來討論...(恕刪)


小弟反而認為這才是需要討論的--如何在投資時避免以上二種狀況.

因為在投資時持有的時間不長又要能賺錢 , 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炒作 ,
但是一般的購屋民眾要炒作地區的房價 , 除非有財團的加持 , 不然是很困難的
--畢竟房價動輒數百萬起跳阿.
而若要長時間投資 , 又要該房價能上漲夠多才有賺 , 不是要有過人的眼光 ,
不然就是平常時多做好事看有沒有神明/祖先能保佑買到一個數年內就會狂飆的地段
--10年前誰會想到內湖區房子現在會這樣貴.

而急需用錢的情況 , 只要在買房時不要一次將畢生積蓄全用下去 ,留一部分資金
在手 , 相信這狀況發生的機率可以降低一些--如果留下來的資金還是不夠 , 那就
真的是沒辦法只好認命了.

而自住的話 , 房屋的價值本身就會因為折舊而降低 , 所以自住的應該是要挑選能
負擔的起且環境為自己想要的地區房屋來購買為佳.

內心OS:這樣看來投資股票反而門檻還低一些 , 至少投資金額可以不用百萬起跳阿.
當然 , 如果有些人就是只有在投資房地產有眼光(或是自認為有眼光) , 那就信心滿滿
的去投資吧.畢竟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除非地點好,或是剛好有重大建設抬轎,要不然是不會有什麼賺錢的像我自己買了4年的房子現在要賣還要賠1~2成

WII0726 wrote:
除非地點好,或是剛好...(恕刪)


房子貴通常就貴在地點,因為房子本身會折舊...
有人當初用高價買在山坡地上的全新別墅,後來覺得交通跟生活機能不便,賣出的時候竟然只值當初購入價的一半而已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