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6

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 II )

tnaflyer wrote:
淡江大橋是唯一能有效...(恕刪)

我有其他的看法,蓋大橋的好處簡單說就是以下幾點
1.環保
2.增加景色的可看性
3.提高國際知名度
4.提高國民所得
5.提高生活品質

1.環保 - 不塞車當然會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藉由淡海新市鎮的公園妥善照顧,可以有效調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而調節溫度
2.增加景色的可看性- 淡江大橋可以提高夕陽的可看性是無庸置疑的,夜間搭配燈光,浪漫至極,會是各大電影以及偶像劇取景之處,若可以學學東京彩虹大橋,做成人車輕軌合一,還可以在橋上看夕陽,夕陽河景山景一次滿足
3.提高國際知名度 - 如東京台場,舊金山大橋,澳洲雪梨大橋,有人不知道嗎?我都去過了,所以才對淡江大橋特別有期望
4.提高國民所得 - 不用說,這是因為台北港特區發展起來,中國遊客數量會增加,以及淡海商業區的開發,淡江大橋可以帶動當地的建設,進而增加就業,提高國民所得,增加台灣競爭力,台灣不能再靠低毛利的代工電子業了,CREATE新的產業才是政府該努力的目標
5.提高生活品質 - 現在的生活品質好嗎?塞車?建設少,以後蓋橋完後,商業中心會慢慢近來,以後不用常跑台北市中心,去國外觀光旅遊的次數整體上也會縮小,透過良好規劃,住宅區 商業區, 娛樂中心,一體成型,那將是全民之福
伊藤健司 wrote:


我有其他的看法,蓋大橋的好處簡單說就是以下幾點
1.環保
2.增加景色的可看性
3.提高國際知名度
4.提高國民所得
5.提高生活品質

1.環保 - 不塞車當然會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藉由淡海新市鎮的公園妥善照顧,可以有效調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而調節溫度
2.增加景色的可看性- 淡江大橋可以提高夕陽的可看性是無庸置疑的,夜間搭配燈光,浪漫至極,會是各大電影以及偶像劇取景之處,若可以學學東京彩虹大橋,做成人車輕軌合一,還可以在橋上看夕陽,夕陽河景山景一次滿足
3.提高國際知名度 - 如東京台場,舊金山大橋,澳洲雪梨大橋,有人不知道嗎?我都去過了,所以才對淡江大橋特別有期望
4.提高國民所得 - 不用說,這是因為台北港特區發展起來,中國遊客數量會增加,以及淡海商業區的開發,淡江大橋可以帶動當地的建設,進而增加就業,提高國民所得,增加台灣競爭力,台灣不能再靠低毛利的代工電子業了,CREATE新的產業才是政府該努力的目標
5.提高生活品質 - 現在的生活品質好嗎?塞車?建設少,以後蓋橋完後,商業中心會慢慢近來,以後不用常跑台北市中心,去國外觀光旅遊的次數整體上也會縮小,透過良好規劃,住宅區 商業區, 娛樂中心,一體成型,那將是全民之福...(恕刪)

很有point,樂見討論區有這樣的發文。
我們來看看馬來西亞1985年蓋好,全長13.5公里,
世界第三長的檳威大橋的景色
這是連接馬來西亞檳島和威省的大橋
有破壞當地景觀和夕照嗎?
檳島現在是國際著名觀光景點
淡江大橋喊了二十幾年,平均國民所得只有臺灣一半的馬來西亞二十幾年前已經蓋好了
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看到大家為淡北,為大橋爭得不可開交,真是無奈又痛心
建設交通的好處你我都知道
難道那些市府被人民納稅錢供養的人不知道?
當然都知道啊
知道為什麼不做呢?
那就是這些人不做為嘛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很多人就這樣日復一日地混著
混到退休就天下太平了
能混則混,混到民怨沸騰了再來打個官腔或對媒體掉幾滴眼淚
一切問題又可以再拖一陣子了。

之前有反對建大橋的還到淡水河邊搞活動
弄得大陣仗
我看啊,如果要建淡北,建大橋
所有的支持者恐怕全部要到朱立輪家門口去請願
把場面弄得比那些反對建設者們更大
這樣才有用吧

光在這里爭個面紅耳赤
不僅沒效,還傷了和氣,真的沒這個必要
畢竟,大家都希望淡水越來越好嘛

wang_wang wrote:
一切都是為選舉。...(恕刪)


郝出來選的話 至少我這票跑了....
謝謝大家的推薦,前兩天去看了大大們說的月系列的邀月,格局、建材都真的很不錯,有心動到,可是57坪開價含車位將近1800萬,本來買房是為了娶老婆,買下去連老婆都娶不起了webmemes.org(whaaat)

fugina-23 wrote:
郝出來選的話 至少我這票跑了...


+1

king of the house wrote:
謝謝大家的推薦,前兩天去看了大大們說的月系列的邀月,格局、建材都真的很不錯,有心動到,可是57坪開價含車位將近1800萬


那是開價 可以好好談一下 但是 下一期月系列轉移到濱海路G5站附近 就變是成交底價了
關於淡北的問題,若單從交通本質上來看(經費、環境都暫不考量),兩端的出入口(起點及終點)都有問題:


首先,這裡會有一個假設:淡北的主要目的是紓解假日車潮。

這個假設可以很容易的確認,每年農曆年前後,中正東路上的工程全部都會收起來,三線車道全部讓出來。
在那段時間點,即使是上下班的尖峰熟間,中正東路依然保持通暢。若是淡水通勤的居民,一定有民顯的感受。
由此可知,若中正東路管線施工完畢,通勤的交通問題就迎刃而解。剩下的就是假日的觀光車潮。也就是我前面所設的假設。





大度路口:
淡北的出入口設在大度路底的大斜坡上的內側車道。從淡水往關渡大橋的車,會有部分的車(可能是誤行也可能是故意貪快)走上淡北然後在立德街口迴轉到外側車道接關渡大橋。由於往關渡大橋的車流量龐大(絕對大於往台北市的車流,假日去看龍米路排隊的狀況和大度路的車流量就可知),如此違規迴轉的車輛會截斷到從台北來要上淡北的車流。

反之亦然,從關渡橋要往淡水的車潮也一定會有貪快的車子先從關渡橋轉台北,然後再到立德街口迴轉上淡北。同樣的狀況,這些車流會截斷從淡北出來要接大度路的車流,降低淡北的效益。且淡北出來到立德街口只有短短的300公尺(甚至可能還不到300M),這麼短的距離做車道交換還可能造成危險。



登輝大道口:
淡北過了紅樹林捷運站後會從2線道分成兩個單線道,一個通往淡水市區(接到觀海樓那裏),一個通往登輝大道的大斜坡。

淡水市區路小紅綠燈多,車輛的消化速度慢。在目前有中正東路竹圍-紅樹林段雍塞的緩衝下,還是塞到竿蓁林附近。若淡北開通,竹圍-紅樹林段的緩衝消失,車潮直接淹向淡水市區,淡水市區當然消化不了,所以車子就會回堵到淡北上,一旦回堵到淡北,往三芝方向的車潮也被卡住,造成所有車輛全被卡住,降底道路使用效率。

這還沒考慮到當出口設在登輝大道斜坡時,出口車道的耗損,原本平面6車道(雙向各3車道),會被高架出入口佔去3個車道(雙向各一車道+路肩+圍欄),再加上輕軌高架的基椿,整個路口的使用效率反而不如原本平面的6車道的容量。原本從關渡大橋來的車潮只能走平面,但平面的車道數量又被縮減,反而更塞。


所以登輝大道路口這邊會造成高架端塞在紅樹林上空(被淡水車潮回堵),平面段塞在大斜坡上(車道縮減),兩頭塞。




再回頭看看道路的效益:

以我自己的經驗,農曆年前後,在沒有管線施工的干擾下,從坪頂路口到中央北路口(淡北的起終點),約8~9分鐘完成。若淡北通車,以全長4.7km,全程以速限50km/hr跑(沒錯,為了規避法規,所以規劃一般道路而非快速道路,速限只有50km/hr,),預估也要5.6分鐘才能跑完(這還不算遇到龜車),約節省3分鐘的車程。

因為長度太短,節省的時間十分有限,若再考慮到上述的車流回堵,可能會打平,甚至是變更慢。這樣看來實在是不知道為何要蓋這條道路????




解決辦法不是沒有:
首先取消往淡水方向的出口,變成關渡-新市鎮的直達路。
登輝大道端往北延伸到加油站前,利用坪頂路到加油站之間到距離拓寬車道﹐增加空間給淡北下來的車和平面的車會合。
大度路出口沿伸到立德街之後,杜絕迴轉車輛。


不過我個人偏好直接拓寬台2線,搭配調撥車道,更寬廣的路面可以有更靈活的運用方式。

反對者總是以經費問題迴避台2線拓寬的問題,其實這只是一個煙幕彈。
淡北預算38億,幾乎全部都是土建工程的費用。
台2線拓寬預估88億,其中50億用於徵收土地以及安置,也就是說拓寬的部分需要38億。

這有兩個很明顯的謬誤。
第一,土地徵收不須這麼昂貴的費用,貴的主要是建物的補償,但台2線早就有預留拓寬的土地,所有新建案都全部退縮,只需徵收土地,甚至很多建案早就把地捐給政府換取容積獎勵。
只有幾棟公寓和矮房要進行實質的徵收,而這根本花不了多少錢。

第二,拓寬車道需要花費38億,這也是離譜的數字,整個淡北又高架又挖山洞的,也是38億,且淡北高架段的長度是全程的約2/5(幾乎要一半了),且車道數量也遠比台二線拓寬來的多(4車道vs 1~2車道),說台2線的工程款要38億,真是爭眼說瞎話。

說穿了,還不是工程公司想要蓋貴的路,油水比較多,比較補。至於是否解決交通問題,不是這些工程公司在考慮的......




至於6號道路,它當然不是台2線的替代道路,但是當假日塞車時,6號道路卻是一條十分有幫助的"區域聯繫道路"。這是我對它的期待....




寫了一大篇,我是希望版上的朋友也能理性討論,若有不認同的地方也歡迎說理討論,不要用盲目的謾罵讓事情失去焦點。

我也是淡水人,淡水的交通若能變得更便利,我也受益(我目前每天要花2小時通勤,我也覺得很辛苦),但可惜的是,我實在看不出目前淡北的規劃能夠提供任何幫助.......

fugina-23 wrote:


郝出來選的話 至少我這票跑了...


好固人怨?
  • 18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