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fenss01 wrote:
其實開版的大大也不是第一次開這種會引起"激烈討論"的標題了.
但是其實我們撇開容易引戰的口號與形容詞無視.....
想要炒作或者打響新品牌,最快的方法就是拉個業界模範生下水
沒事盡量跟他扯在一起,久而久之在消費者心中品牌形象可能真的就會跟一線品牌拉近
這種行銷手法太多
版主苦心經營這塊多年,如果只是一位普通上班族那真的是奇葩了
各位板橋鄉民還認真回他 也辛苦了
10年後,保佑台灣出口生意在大陸製造的威脅下還能生存,大家還有錢賺就很偷笑了....
發展觀光確實重要,但 要靠新莊的甚麼? 學李光耀對新加坡旅遊局報告批示裡講的嗎? "你想讓上帝給我們多少東西?陽光,陽光就夠了!"
simon9621 wrote:
推敲朱市長的想法,我猜他是這樣想,"台北火車站和板橋火車站都是台灣自家人方便
往來較常用的交通工具"
而信義區確是外國人來大台北會想要去的指標地點,或許他希望的新莊副都心是有這樣的功能或吸引力吧?
⋯⋯⋯⋯⋯
現在新莊副都心和板橋已儼然都具備核心的功能和雛形...(恕刪)
2014年2月24日的今日,你再度說出上面這樣一廂情願的話⋯
來看看板橋成為核心「功能、雛形」的歷程:
1999年,新的板橋車站及大樓「已經」啟用
2000年,新的遠東百貨板橋店「已經」擴大開幕
2000年,捷運板南線「已經」通至新埔
2003年,現在的新北市政府大樓「已經」啟用
2006年,捷運板南線「已經」全線通車
2006年,亞東醫院「已經」成為醫學中心
2007年,高鐵「已經」通車
2009年,萬坪都會公園「已經」開放
2010年,環球購物中心板橋店「已經」開幕
2011年底,大遠百「已經」開幕
2012年初,威秀影城「已經」開幕
2012年底,誠品新板店「已經」開幕
2013年初,麗寶百貨及秀泰影城「已經」開幕
2014年初,誠品板橋店「已經」全面改裝重新開幕
2014年,僅新板特區內就有市府大樓、車站大樓、板信雙子星大樓、曼哈頓金融大樓、遠百總部大樓、台電大樓等純商辦大樓「已經」營運或準備營運 (其樓地板面積約當北市一般標準15層A辦約15棟量體)
上面那麼多的「已經」,除了2014年初有部分公務單位進駐、公園啟用外,新莊副都心通通還沒有,各項時程普遍都比板橋晚了15年以上,而且還有「集合住宅化」(去核心)的疑慮,我實在不知道此時說出「新莊副都心和板橋已儼然都具備核心的功能和雛形」,一副「已經」平起平坐、甚至於更國際化的口吻,會不會急了點、自我膨脹了點?
「溪南地區」板橋、板橋(浮洲地區)、土城、土城(頂埔地區)、永和、中和、新店與新店(安坑地區)等8處都市計畫的整併。
據研究數據顯示,新北市大漢溪以北9處都市計畫合計幅員達65平方公里、125萬人口規模,大漢溪以南8處都市計畫合計幅員達75平方公里、165萬人口規模,整併為新北市南北雙都心後,已與淡水河右側臺北主城都心幅員70平方公里、140萬人口規模相當。童銘章科長表示,新北市升格直轄市後,不再只是臺北市旁的許多小型衛星城市的集合名詞,隨著捷運環狀線路網及其他發展計畫的逐步實現,過去大臺北首都圈以臺北市為單一核心的舊時代將逐漸落幕,迎接而來的是3核心的新時代,也就是「大漢溪以北都心」、「大漢溪以南都心」及「臺北主城都心」,三足鼎立之局勢已然形成,達到新北市的實質升格內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