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請教過專家,所以就個人的想法來回答:
三重蘆洲是沙洲地,地質比較軟,這是之前就已經知道的,
地層下陷可能會帶來的結構體影響問題,我個人認為,以新大樓來說應該不致造成太大影響。
而可能的淹水問題,三重之前也只有一次因為捷運的關係造成部分地區淹水,
加上現在新房子都有墊高,我買的房子地下停車場的入口也都設置了防水閘門,
如果我家會淹水的話,整個台北應該都跑不太掉,所以我沒有太在意這個問題。
而且,以這篇文章來看,指的應該是部分地區,例如蘆洲線兩側因為施工的關係造成的下陷。
重劃區這邊離重大工程還有一段距離,所以相對應該還好。
我還考慮到的另一點是,萬一石門水庫爆炸了,
大量的河水沿著大漢溪衝過來,首當其衝的應該是二重地區,
河水沿著淡水河道跟二重疏洪道繼續往北衝,以水流的方向來說,
影響比較大的應該是社子、北投、關渡,我們這邊應該還好一點,
可能會淹大水,但是應該不會被沖倒。
另外,關於購屋後糾紛的問題,根據我上網觀察的經驗,
所有的建設公司都被罵,
不管是茂X、寶X、遠X或其他,只要有聽過名字的建設公司,沒有一家不被罵的。
只能說,儘可能簽約的時候強硬一點,務必要求明確的條文保障。
(例如,房屋結構體保固15年,含漏水、滲水問題都必須負責處理之類的)
順便提一點,還要仔細考慮的就是氣候造成的影響,
以大範圍來說,淡水、汐止、林口地區濕氣重,
雖然很多業務會說,林口地區已經不像以往那麼潮溼了,
但是我同學他家還是在交屋四個月後出現了壁癌,
我主管在淡水的新屋也是不到一年就壁癌,
所以這個也是要儘可能在簽約前,多去勘驗幾次。
(下雨天室內會不會覺得潮濕、踢腳版有沒有發霉等等)
mikelleeme wrote:
感謝上面兩位網友中肯...(恕刪)
地質上,三重原本即屬於沙洲地,質地相對較為鬆軟,三重重劃區靠近河岸區域之沖積土質地又較其他靠近都心部之處更為鬆軟,再加上伴隨都市開發,大樓跟捷運都要深開挖,用連續壁擋水,再抽乾地基週邊的地下水,破壞水平衡,一但超抽,地層很可能就會因為支撐力不足使下陷更嚴重,未來三重重劃區(蘆洲也一樣)一旦大樓不斷增蓋,是否有可能會面臨地質下陷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建築物在做結構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很多細節,
其中一項就是基礎結構能不能有效地把上部結構物的重量,傳遞到「大地」裡,
而且除了力量傳遞之外,建築物完工後的沈陷量也不能超出規範值(小到你沒感覺)。
所以不管地質多爛,只要順利興建完工,基本上就不必再擔心沈陷的問題。
至於您說的抽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問題,確實是可能發生的,而且行為幾乎不可逆(就是補水地層也不會上升)。
問題是在台北盆地,幾乎已經很少看到大規模地抽取地下水。
您文中所提的施工抽水,在砂質地層的地下室開挖,是很必要的手續,因為砂質地層滲透性高,
開挖階段如果不降水位,有時候地下擋土壁滲水會連砂一起帶出來,那基地外地表就會下陷,
也就是新聞常看到的被掏空,如果基地緊臨鄰房,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只是這樣的施工抽水,一般都會很節制,不可能無限抽到乾,
所以不太可能會造成鄰地的沈陷。
所以我覺得在三重蘆洲,實在不必擔心地層下陷,
比較該擔心的反倒是隔壁施工會不會造成你家的鄰損,這部份發生的機率還比較高。
ivi89 wrote:
所以我覺得在三重蘆洲,實在不必擔心地層下陷,
比較該擔心的反倒是隔壁施工會不會造成你家的鄰損,這部份發生的機率還比較高。...(恕刪)
說到這個倒是真的,我住重劃區一年半了,每次家裡出現牆壁細絲裂縫(很細很細的那種,甚至比頭髮細)
都是在隔壁五十公尺內有建案挖地基的時候,一年內都是建商來補,一年後,我都已經學會自己用塑鋼土補了
我覺得考慮房字,順便考慮周遭蓋了沒,若沒蓋,就要小心哪天隔壁挖地基,家裡出現震動小裂縫。
順道一題,三重重劃區這幾年根本沒淹過水
去年強烈颱風,三重市區都有部分地區積水了,這邊還是沒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