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路人 wrote:
我不敢說有什麼利益
但有很明顯的本位主義
很明顯就是把信義區放在新店 中和之前
不用再說20年前就有這樣的規劃了
這樣只會讓人覺得20年前就已經要搞本位主義
而郝市長在20年後還堅持要執行前人的本位主義
請問新店要改線,有經過市議會的審核嗎?有開過公聽會嗎?
什麼都沒有,私自改線然後說是20年前的規劃
20年前的本位主義,20年後還拿來用
乾脆回到20年前戒嚴好了
是不是要貼出證明你才肯相信?
3/25PTT公聽會後討論
公聽會後討論2
公聽會後討論3
公聽會討論4(內有捷運局準備的簡報)
公聽會後討論5
▼公聽會討論片段
如果你肯密切注意公聽會的公告,你應該也會出現在影片中
但顯然的,你連公告都沒有去看,公聽會也沒有去參與
現在宣布了才在那該該叫
那麼要算是誰的問題呢?
一個小路人 wrote:
問題是這樣無法減低台北車站的負荷
不管你今天分10個還是分100個點轉乘
要去台北車站的人最後還是會回流到台北車站,對紓解人潮根本沒助益
什麼是"無法減低台北車站的負荷"?
什麼是"回流"?
什麼是"紓解人潮"?
請以運輸專業的角度來回答這些問題,謝謝
再者,請你去調查往台北車站的人數有多少
然後分析這些人經現行路線以及經分流路線之後
台北車站的情況會是如何
一個小路人 wrote:
這絕對和我只會去淡水還是哪邊無關
而是台北市民和新北市民的利益
對台北市民而言需要一條貫徹南北的捷運
東西的板南線就是這樣來的
同樣南北也需要一條
要有東西 南北基礎兩條這個是軌道建設的基礎吧
以此基礎才能下去增加路線
而不是每蓋一條新路線還要去動搖原本的基礎
捷運和南北、東西方向無關,它是需要高運量人次需求才能砸錢下去做的運輸工具
簡單講就是人多的地方它才會出現
台北的板南線不是因為正好它是東西向才會如此設計
是因為人數多的城市走向是東西向,才會需要捷運(MRT)來聯絡彼此
那麼南北向呢?
除去旅遊觀光用的淡水、新店外
沿線都沒有人數多的城市需要南北向的設計來紓解
自然也就不需要南北向
還有,路網的設計不是以你那種大公路主義的思維下去設計
它的目的是建構能互相轉乘的路線,讓城市內的人潮能有效率的抵達想要下車的車站
在有效率的抵達中,等待時間就是決勝因素
讓所有路線的民眾都能在一樣的等待時間中達成通勤的目的,這就是要形成捷運路網的目的
台中捷運可以去看看它的路網是怎麼設計
然後,蓋新路線哪裡有動搖原本的基礎?我看不出來
一個小路人 wrote:
真的愛玩,以後板南線板橋到台北車站也來轉個車
市政府到台北車站,也在新生站轉個車好了
看看板南線旅客會不會跳腳
如果板南線旅客這樣被搞會跳腳,那同理心就請放到新店淡水線上面
需要的是同理心,彼此彼此
要這樣玩的前提就是我上面講的,南北向也要拿出與板南同等的運輸需求
否則在不對等的情況下實施,也看不出同理心的可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