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公設點交前
都會有一段混亂期
通常此時住戶也正在裝潢中…
看這些堆料、工人狀況
應該還在裝潢期?公設應該也還在完善階段

站在消費者立場 住進來就都要能用
實際上 沒幾個建商能辦到

有些建商會藉著混亂期去把公設完善
也有建商會在這期間 承擔社區管理的責任
除非您買的本身就是成屋多年的房子
不然肯定會遇到這段黑暗期

有些社區光是吵公設點交 就要好幾年呢

無敵雄雄 wrote:
但是──
今天我已經付了100%的房款給建商,為什麼卻無法使用100%的空間?
這種邏輯,小學三年級都懂吧?
關鍵問題:制度的漏洞
現在的預售屋制度對買賣契約規範得很細,但建商卻利用「公設尚未點交」這個灰色地帶卡 Bug,讓我們這些已經交屋的住戶無法合理使用公共設施。
我認為,「點交」與「使用」根本是兩件事。
就像電梯也是公設,但如果你說沒點交就不能用,那請問你交什麼屋?
因為建商知道:沒電梯就沒辦法交屋。
那為什麼健身房、KTV、兒童遊戲區,就可以用「尚未點交」來規避使用義務?
這不是技術性推託,是擺明了「能卡則卡」。
是的,我真的衝動了
為了這件事情 將捷從副理協理總經理都被我找過了 7個月過去了還是沒辦法使用
那天因為情緒失控,我做了一些衝動的事情
我往自己的臉上拉了一坨屎
我在家裡陽台曬了一塊露營天幕,上面剛好寫著我的訴求,引發了一連串爭議。
我承認行為不妥,但說到底,這一切都源自於長時間累積的無力與不被回應。
人生能買幾次房?這是我第一次買預售屋。
而所有的「教訓」,往往都是從「交屋」才真正開始。
從一個案,走向制度改革
921 大地震,改變了台灣的耐震法規;
永和世界大樓大火,推動了公共建築防火修法;
八仙塵爆後,臨時建築與大型活動有了新的管理規範;
高雄氣爆,也促成了地下管線與建築許可的整合制度。
我知道,我的案例或許微不足道,但我仍希望藉這次經驗,成為一個小小的契機。
我只想提出一個最基本的訴求:
當我付清房款的那一刻,是否能真正享有屬於我的空間?
不是形式上的交屋,不是紙本上的所有權,
是「可以走進去、可以使用、可以生活」的那種真正的「家」。
謝謝願意聽我說完的人,
也希望未來的制度,可以不讓住戶再走一樣的冤枉路。
也想跟看戲的路人說一聲
如果你選擇沉默
就不要嘲笑那些比你勇敢的人
因為他們爭取的光有可能照耀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