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林口和三重地理位置天差地遠, 為什麼三重房仲對林口如此咬牙切齒呢?

sunreal77 wrote:
以目前狀況來看

林口不需要十年,聚焦於各項 公共建設及私人投資案完工 !

五年見真章 ! 2025 年



如前面所述,五~十年後,三重除了本身就有相當大的利多(新北第二行政中心、東森電視台、環狀線北環段)

地緣上,三重更是比林口有靠近台北車站特定區和北士科技園區的超級大優勢!


台北車站特定區的幾個開發案: 雙子星、金融中心大樓、台鐵E1E2,都是超大型,重量級的開發案,引進的產業位階更是國家級的!


反觀林口的A9媒體園區,只是三井Outlet的擴大+東森國際總部大樓(東森購物台+小商場+文創中心)+三立影城
才35層的東森國際總部大樓,辦公大樓還裝不滿(才只佔了一半, 另一半是規劃旅館)
而三立影城規劃方向和能不能吸引國際觀光人潮仍在未定之天

說真的,林口上面這些東西只有林口人才會特別去關心, 一般人根本不太care,絕大多數人的焦點還是放在台北車站特定區!!


至於林口第二條捷運,10年內應該都還是紙上談兵的階段!


而且,五~十年後,山下400公頃的塭仔圳重劃區應該接近重劃完成,甚至蘆洲200公頃的重劃區計畫也可能開始啟動。屆時林口後段將面臨A7的競爭,而林口A9將和塭仔圳重劃區短兵相接,而桃園還有更多的重劃區等著低價競爭!



前後夾擊,所以林口只能繼續維持低價搶人!



krissijr wrote:
五年後,三重的新北第(恕刪)

五年後
三重一樣宮廟一堆,每年差不多時間封半街遶境
騎著改管的小屁孩,不戴安全帽,按著急促的喇叭聲穿梭在大街小巷
擁擠的人行道上永遠過不去
有心的家長,小孩國小畢業後,不讀三重學區,死命往台北市擠
五年?五十年差不多(三重惡名幾年了?五年?五年!標準的習慣了安慰別人)
我想不懂的是,如果你一個地方住的舒適,住的習慣,不是也希望自己未來子女一起同住?這樣整天說自己住的地方多好,不怕把房價吵高,以後子女買不起嗎?房價炒高受益的是誰呢?

好地方不是偷偷住,住的高興就好,房價呢,漲跌都是帳面,沒意義,能保值最好!不管三重還是林口,住的爽就好,如人飲水,能暖自知。五年後,三重還是三重,林口還是林口,誰也改變不了!

以前呢,說三重好的只有「輕鬆騎」大大,他的發文...嗯..就看看、笑笑就好,但怎現在越來越多這類文章,還說的這麼詳盡,這到底讓想買三重而還沒買的人怎活?如果建商還是代銷看到了,會不會又拿來墊高賣價啊?

而誰能告訴我,為什麼評價那麼差地方房價卻還那麼高不可攀阿。是不是偷偷買了都不告訴別人?還是買很多,「甲賀倒相報」呢?這...到底是「偷偷買」的是傻子,還是「買多的」是傻子,又或著根本就是還沒買的才是傻子?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damswu2002 wrote:
而誰能告訴我,為什麼評價那麼差地方房價卻還那麼高不可攀阿。是不是偷偷買了都不告訴別人?還是買很多,「甲賀倒相報」呢?這...到底是「偷偷買」的是傻子,還是「買多的」是傻子,又或著根本就是還沒買的才是傻子?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很簡單啊
三重這邊就是因為開發得早, 所以人文水準比較差一點
其它做為台北市的衛星城市我就不知道有什麼缺點
昨天去台北東區吃飯, 陰雨綿綿, 回來到了三重仍然地是乾的雨下不下來.........XD
台北最早開發的就艋舺和大稻珵地區, 和這兩個區域以三座橋相接的不就是三重?
三重就是比較早期的艋舺和大稻珵
電影"艋舺"看過沒, 我個人是不太屑看
它內容背景在演什麼, 不就是8+9嗎?
三重8+9的文化就是艋舺傳過來的啊
那艋舺的8+9文化哪來的
別說有心的家長在小孩國小畢業後就往台北市擠
我個人小一就去念台北市的小學了
小一開始每天自己一個人搭公車去台北市上學
升到中高年級還要多帶弟妹
那是一個公車上還有車掌小姐的年代
現在有多少家庭的小孩辦得到?
叢林將將

嘿啦嘿啦千錯萬錯都別人的錯,就你的毛最多

2022-11-02 17:54
路人39 wrote:
三重就是比較早期的艋舺和大稻珵


雖然網路的言論可以不用負責,但下面的文章您有興趣可以看看,增廣一下見聞!

三重中南部移民及其宮廟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論文,作者:謝素珍

還有「艋舺 (電影)」講得是艋舺祖師廟廟口「角頭」的故事,不是8+9,
電影「陣頭」才是喔!
.
adamswu2002 wrote:
雖然網路的言論可以不用負責,但下面的文章您有興趣可以看看,增廣一下見聞!
三重中南部移民及其宮廟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論文,作者:謝素珍

我家是三代前就在三蘆五股一帶的在地人
會不知道三重一堆中南部的移民嗎?
那樣講是在噹台北市也有8+9和宮廟, 那萬華房價如何?
不必您操心了

adamswu2002 wrote:
還有「艋舺 (電影)」講得是艋舺祖師廟廟口「角頭」的故事,不是8+9,
電影「陣頭」才是喔!

對普通人來說有何差別?
麻煩別告訴我8+9很乖, 是普通善良老百姓
krissijr wrote:
五年後,三重的新北第(恕刪)


那就恭喜三重有美好的明天,多吸收一點人去三重,林口人太多了

現在三重人口下降中,去年11月386,251人,今年11月385,511人,這一年又減少 740人。

還是要加油,多多留住年輕人,以避免林口過度壅擠
路人39 wrote:
我家是三代前就在三蘆五股一帶的在地人
會不知道三重一堆中南部的移民嗎?


不好意思,誤會您了~

小時候每年期待的,除了過年,再下來就是農曆十月「建醮﹜(俗稱大拜拜)。大拜拜的時候,不管多忙,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會請假回去參加這一年一度的盛宴。從接媽姐、唱大戲、晚上辦桌(小孩最愛),隔天繞境,送媽祖等,只是小村庄,就自村人搞一搞,沒電視演的那麼盛大。繞境呢,也是自已村裡年輕人,有人拿旗子,有人打鼓、有人弄獅,挨家挨戶的到每個家庭去,被繞到的家當然也會放鞭炮回應,好不熱鬧。

隨著人口外移、老人凋零,每年大拜拜的時候,「父母還建在的」外出打拼年輕人也會帶著他們的下一代會回去。有趣的時,小時候印象中,那些搶著去敲鑼打鼓、拿旗子和弄狮的那些人,到現在,還是那些人,有人甚至都已白髮滄滄,新一代的小伙子呢,來參加就算不錯,頂多就拿著手機在那拍照、攝影。我覺得,大拜拜對老年人而言是一種「安慰」、對中年人而言是向心力凝聚、對年輕小伙子而言,那根本是一種無聊又有趣的鬧劇。就在今年,同學的媽媽高齢80多,被診斷肺癌末期,人已躺在床上等著上天來接她,當繞境隊伍經過他們家的時候,心裡想,"如果他還聽得到"大夥為他放的鞭炮聲、打鼓聲,她是否還有力氣流下一潸感動的熱淚?

以前常聽老一輩的在說,很久以前常有這一個村拼那個村,所以,同一村裡的人必需就特別團結以禦外敵。後來,他們的小孩上來三重打拼,由於沒唸什麼書做的都是粗重工作,慢慢演變成這個縣(鄉)對那個縣(鄉),結夥打架那是家常便飯,還聽說騎著偉士牌後面拖武士刀在天台前面逛大街。後來,打架的那些人家裡慢慢有經濟基礎,可以供自已小孩唸書,有唸書的那一代主要就是唸書、工作,賺錢,再下一代呢,整天沈迷網路世界,不用說也知道。

我想說的是...(無意作任何平反,只是舒發心中感想罷了)

宮廟文化、8+9文化給人印象就是很差,不置可否。但說實話不是全盤皆壞,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陣頭」這部電影,畢竟那是大導演作品,不會錯的。再來呢,現在人生得少,甚至不生,誰還會讓自已的小孩去弄8+9,自然而然宮廟文化也是會慢慢消失。我個人覺得滿可惜的,日本有些地方每年舉辦什麼祭、什麼祭的,不都是年輕人在參加,也招來很多外國觀光客,如果宮廟文化可以被正向的保留,那或許也是一見很好的事情。
adamswu2002 wrote:
宮廟文化、8+9文化給人印象就是很差,不置可否。但說實話不是全盤皆壞,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陣頭」這部電影,畢竟那是大導演作品,不會錯的。再來呢,現在人生得少,甚至不生,誰還會讓自已的小孩去弄8+9,自然而然宮廟文化也是會慢慢消失。我個人覺得滿可惜的,日本有些地方每年舉辦什麼祭、什麼祭的,不都是年輕人在參加,也招來很多外國觀光客,如果宮廟文化可以被正向的保留,那或許也是一見很好的事情。

不管是陣頭還是艋舺, 我對那種題材的片沒有興趣, 大導演就免了吧
宮廟文化、8+9文化給人印象很差, 並非是主觀意識問題
成員以無良年輕人居多, 這些年輕人又會造成社會問題
印象會差不是因為信仰文化本身, 而是人的問題
前面那樣講另一層面就是不想直接挑明說三重人文會差就是太多中南部移民所造成的
你直接貼那不知哪來的論文........
還說我也是中南部來的, 你很故意喔~~~

日本的祭典, 那些扛轎子的年輕人有在身上刺龍刺鳳嗎?
自己的宮廟文化或8+9文化連自己國人都不欣賞, 如何讓外國人欣賞?
再回到主題
三重雖然有很多的小型宮廟及8+9,
但現代人的買房需求, 宮廟文化或8+9文化會被排在第幾名考慮的點?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