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永和福和橋車道二次改版施工,徵求大家意見

樓上正解151515151515

Wii.Wii wrote:
目前是下橋機車暫停...(恕刪)
天天騎這條路,如果把道路壓成三+三大概是最適合的吧...但是不曉得有足夠的空間

以前是三+二的,再加上分隔島好像也是蠻擠的,而且以前還還有多機車騎士硬是把兩道騎成三道...

所以我極度的懷疑,一條機車道可以換到一條汽車道....

而且大家似乎都忽略了旁邊還有一個,橋下平面車道...

如果再加上下橋後馬上就會有公車必須過路後靠站,即便改成三+三,我還是反對汽車下橋後右轉

不然,像是先前有一台車等待右轉,結果多給一道也是白搭...一右轉又遇紅燈再加上常有人趕黃燈、闖紅燈卡在路上,結果反而連機車都被卡在路上

不適合將機車和汽車混合在一起,下車路段每一個人的煞車反應差異太大,讓機車族的危險度大增...太冒險

所以我個人認為,如果可以成為三+三,然後號誌規則保持現況應該是最好了,如果不能三+三,那就乾脆不要改是最好的。

改成以前的三+二和以前的規則,是最爛的....

Wii.Wii wrote:
目前是下橋機車暫停...(恕刪)


改回原有的方式就可以, 汽車應該維持三線道, 兩側車道要左轉 或右轉我沒意見, 但標示一定要清楚避免跨線搶道


另外如果市府交通局的人會來看這些意見, 順便提出個人的看法
福和橋連接基隆路的汽機車公車很多..空氣也很糟糕, 真的很奇怪 明明北市到處都有捷運了
後來發覺問題出在基隆路一直到市政府 沿途離捷運站都有些距離
前瞻計劃既然有那麼多縣市要爭取輕軌建設 朱市長/柯P應該向小英政府爭取類似空鐵
(據了解空鐵工期短只一年左右;成本只有地鐵的1/6)
由永和端經福和橋撥一個車道行經公館基隆路至松山火車站
並且銜接新店線及文湖線, 真正減少汽機車公車進出市區才能治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_zd3xd20Y




我住在福和橋側邊平面道路的公寓將近40年,而且我就在附近的國中走路上班。
我騎機車,偶而也開車,另也觀察過附近因上下學與接送學童汽機車的車流變化。


我認為目前福和橋下橋車道的規劃方式並沒有很好,包括交通號誌的時段安排,都不盡理想,目前的方式僅是考量下橋車輛的疏解,但是感覺上車輛還是回堵,不止依舊回堵在橋上,現在連永亨路雙向往來也堵,永亨路口左轉右轉車交纏,上福和橋車輛也堵。就這樣來說,是全都在堵。

我做了一張圖,說明福和橋下橋禁止右轉,為何會造成福和橋永亨路口左轉右轉車交纏。
請參考我的圖。我標示福和橋下橋左側區域為A區,下橋右側區域為B區。
https://goo.gl/photos/8cqNxKL48bt9LQUH8
(連結如同下圖所示)


因為永和特殊的無尾巷合院型態的巷弄型態,所以,若福和橋下橋禁止右轉,那麼要到B區的人們將會繞行較多的路。而B區亦是永和人口密集區,除非教育人們多利用永福橋。若選擇走福和橋要到B區,或是要走環快到B區,目前都變得麻煩。如果為了到B區的車誤入到A區,將會進入迷宮,繞行很大的一圈,從長虹華府大樓想說已經繞出了,結果卻遇到不像圓環的圓環。於是很多誤入A區的車只好一直繞,好不容易繞回永亨路,穿過曾下橋處,終於到B區。

請試著體會想到B區,卻不得門路進入A區迷宮者的感受。這些迷路者也都想,繞一下可以過個馬路到B區,結果有些人得到得和路,再北上中正路,繞一大圈才解套抵達B區。

我在永和運動中心一帶,經常看到有轎車一直繞一直迴轉來迴轉去的。我知道他們想到B區,但在A區繞不到B區。而A區B區如河道兩岸隔離,這是當地人才能理解的事。

目前,很多下橋車為了到B區,選擇直接左轉至永亨路,然後在第一個巷口倒車前進形成U turn,試圖往永和國中後門(力行體育館)方向走。但這一直影響永亨路雙向的車流,這些車無論是急迴轉,或是倒車入永亨路136巷(單行道)再迴轉成功,這些因為下橋不能右轉而選擇先左轉後在永亨路U turn的車,都是為了快點到B區而操作迴轉,影響永亨路雙向車流。若安全迴轉成功,塞車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因為獨厚下橋車綠燈,永亨路雙向車輛都無法在短暫的綠燈中消化。有時也不能迴轉,因為永亨路已經密集車輛排等,迴轉也只求勉強等候車流禮讓。到B區的車輛,似乎怎麼走,要不是繞行一大圈,要不就是操作繁複且求幸運卡入車流,還得遭遇短暫氣結的綠燈燈號。

為了要去B區,目前很多車都是選擇下橋大幅U轉,轉入平面單行道。想繞至涵洞穿越的車變多了,但林森路29巷涵洞綠燈紅燈節奏,無法消化左轉入涵洞要去B區的車。目前,下班時間,橋側林森路平面單行道往環快方向經常有堵車,這是更改標線之前所沒有見到的。我為緩慢等候涵洞燈號、環快燈號的塞車族感到悲哀,因為這些在非幹道上的車遇到環快優先的燈號得等很多次綠燈才成功能轉入環快。若橋側道路塞車塞到豆漿店,相信很多原本下橋左迴轉車會乾脆入永亨路應變,然後迷路幾次學會教訓下回另找路線。但,交通規劃不該是讓人這樣引人迷失。所以,不是下橋車左右轉的問題,是該考量入永和的人,本就有要去智光(直行)、要去A區、要去B區的選擇。目前的方案是讓機車族、往智光與往A區方便,但其他需求的開車者則相當不便與受苦。

因目前的尖峰燈號節奏,從福和國中地下停車場要上福和橋也變得困難許多。永亨路與福和橋雙向左右轉車在路口打結。綠燈短促,路口寬廣,車輛為了上橋的弧線行駛,光換踩油門與加速都佔用了燈號的時間,能通過路口的車變得很少。車輛在綠燈時,必須等候機車待轉區的車先行,然後必須換踩油門和煞車、等候動線交織的複雜,永亨路綠燈能通過的車輛遠遠不如以往。在永亨路,與國中路口,入橋近在眼前,但車流消化很少,人生徒留耗等。

以前不會這樣。

目前下橋不能右轉,很多人都先下橋左轉。感覺上下橋左轉綠燈時段較多,需求較高。但這是錯覺。這些左轉汽車是因為不能右轉,而被迫選擇左轉,他們選擇繞行到B區。這就是很多汽車使用者對目前規劃不滿之處。結果,多頻段的下橋左轉綠燈,搞得其他三方向的車輛全都無法消化,連下橋直行汽車也僅剩一車道回堵。四個方向的汽車都受害。連下橋左轉都因成為集體選擇,也一樣難以消化左轉車了。

綜合上述,我建議讓福和橋下橋車道維持三個線道。燈號規劃如以往一樣,有左右轉直行燈,有左轉停等燈。機車道有直行燈,亦有直行停等等燈。而機車班長處的平面單行道,與機車直行燈綠燈同步。說穿了,就以前那樣吧!我相信以前執行那麼久的制度,並不是沒有實際經驗而做的。但現在下橋汽車縮減車道,繼上橋無慢車道,這條橋真不要那麼怪了!

我想,我認同的就是機車停等車道比以前寬,這樣比較不塞也安全。但現在機車道真的太寬了。畢竟7-11前的路幅是縮小的,所以下橋該提示機車道路縮減與減速。機車使用者下橋就算一路綠燈,駛入林森路還是建議左切時注意汽車、公車。機車道寬,只是誤導兩輪車輛可以高速穿越,但,實在不該用這樣的視覺錯覺讓民眾危險下橋超速。

請求英明的規劃者通盤考量。
機車道旁拓寬多一條腳踏車專用道
福和橋往永和方向因為腳踏車與機車共道造成車禍過多
甚至有行人直接步行機車道
不解決腳踏車與機車共道,問題很難解決
汽車兩線道下橋全部只能直行,就能舒緩橋上汽車塞車問題(其實下班汽車量並不大,平常車流更少)
下橋汽車全部駛至圓環處分流,取消提前左轉道
要往永元路車輛全部直行至圓環後無紅綠燈全部右轉
下橋的林森路與永元路公車站牌點都有問題,離路口太近
要一併處理交通就會好
1.拆掉機車道,實施車流分道,禁止單車上橋
2.尖峰時間汽車單雙號管制上橋
3.尖峰時間下橋汽車一律直行,禁止左右轉

基本上不可能讓汽車方便,只能做到減少汽車量跟減少事故,除非汽車駕駛素養改變
隔壁永福尖峰時間單行還只上汽車勒,嫌汽車不夠多嗎?
看看世界各國開放機車上高速公路,路權都是越小隻的越大,在台灣就算開放大家也沒幾個敢騎車上去

aassnn wrote:
拆分隔島, 塗消禁...
取消車種分流
兩中線直行,內線左轉,外線右轉(恕刪)

我住豆漿店這一側37年
這方案我喜歡

或像之前下橋只能直走
繞圓環左轉我也可以接受
至少永亨路不用等100多秒的紅燈
林森路上橋經常回堵到圓環
永亨也會堵到兩側沿伸的135、105巷口

永和三座連接北市橋梁
只剩福和橋還玩汽機車分流
事故率卻最高
騎車我寧願走永福或中正橋
好多鮮明的藍

江湖浪客路人甲 wrote:
1.拆掉機車道,實...(恕刪)


拆了分道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永福橋..中正橋都行的很好..
其實一旦落實車速分流..單車上去也不是問題.
其實拆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只剩下人的問題....教育..教育..教育....
ryan9988 wrote:
目前下橋不能右轉,很多人都先下橋左轉。感覺上下橋左轉綠燈時段較多,需求較高。但這是錯覺。這些左轉汽車是因為不能右轉,而被迫選擇左轉,他們選擇繞行到B區。...(恕刪)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往前繼續直走,再右轉繞回去...

我的建議是

1.拆掉分隔島,空間都不夠用了,還要再給分隔島用,太瘋狂了...

2.參考承德橋的做法

附圖是承德橋,士林往大同區的方向,下橋時的實景圖...



2-1:
下橋的汽車要直走就直走,要右轉的汽車就等右轉的紅綠燈

下橋的機車要直走或右轉都隨便你...反正機車就在最右邊了

至於橋下的平面車道,要右轉可以,要直走就要等專用的紅綠燈

2-2:
直接取消汽機車專用道不分車種都可行駛,

只有區分直走、左轉、右轉這幾種

直走和左轉的燈號一起,右轉的燈號另外等;

橋下平面的則是直走右轉都隨便你(反正不會和下橋的車撞一起就好...)

3.在往永和方向時,下橋之前另外再蓋一個引道,通往環河路的...(事先解決部份右轉車輛)





skyline5466 wrote:
永和三座連接北市橋梁
只剩福和橋還玩汽機車分流
事故率卻最高


中正橋即將改建,而且是更徹底的汽機車分流,機車道高度低於橋面又狹窄(跟中安大橋一樣),到時候若出車禍,不僅救護車進不去,也無法從快車道救人,呵呵,等著瞧政府的傑作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