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戶數多會是問題嗎?香港不都這樣

香港的管理費,比較一般的換算起來從台幣兩百到四百塊一坪,在台灣一定被駡死了。
台灣的環境跟香港不一樣

香港
三十年前香港的住宅就是社區型
香港人早就習慣了社區管理制度
管理費要按時繳,社區規定要遵守
家裡門口不能放任何東西以及不能加裝鐵窗在香港是常識
也不會有人想這樣做而嘗試挑戰管理中心

台灣
三十年前台灣大部分的住宅都是透天或公寓
社區型房子是近十幾二十年才開始普及
到現在已經民國102年
還是會有人欠管理費
把鞋櫃鞋子放在家裡門口
好一點的,管委會去講他會收起來
遇到惡鄰的根本沒在管
戶數多的社區
樹大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
假如每10戶就有1戶這種人
100戶就有10戶
如此類推
香港裝鐵窗比較少,是因為他們的樓高,很難有小偷可以爬到20幾樓偷進去的。不過香港亂裝雨遮或是陽台外推做鋁窗的一大堆,沒有管制得多好啊。

我現在住的這棟大樓有71層

3部電梯跑6-40F
3部電梯跑41F以上
每層樓8個單位 都是大坪數約30坪3房的產品
除了像我這種獨居外勞之外 每戶居住人口應該都在4人以上(把香港數量龐大的外勞算進去的話)
尾數跳過四 所以等於每三部電梯要負擔約240戶 每部80戶320人的運量

比起來 台北的電梯工作量很輕鬆啊...每部大概15-30戶左右 (不算那些小套房產品建案的話)
不過 香港的電梯移動和開關門速度之快 不是台灣的住宅電梯可以比擬的....
我在香港等電梯的時間 一般都比在台北要短很多
這問題的癥結點,還是在守法觀念,跟法律執行力,我同學住在青衣的電梯大樓,那個社區有10棟以上吧,
社區規定是不能養狗,他偷養,被鄰居檢舉,社區管委會很簡單的發律師信,我同學鼻子摸摸搬出去,房子賣了,買到離島坪洲去住,在台灣,怎麼可能!
我現在住的新社區,剛交屋兩個月,我擔任首任主委,其中幾戶是有露台的,明明買賣合約,住戶規約都說露台是專用,不得任何增建,他老兄就是要增建陽光屋、雨遮、還有增建水泥建築,來當廁所,還跟我嗆這是我家後院,你們管委會管什麼管!無法無天!我的社區才45戶勒,如果450戶,那狀況一定更多!久了一定會亂的!
戶數多的社區裡只要出一戶瘋子就夠大家受的了~~
蘆洲大囍事就是一例~~

kkk0621 wrote:
我的社區才45戶勒,如果450戶,那狀況一定更多!久了一定會亂的!


狀況會恰恰跟你所想的完全相反喔

因為這類問題住戶彼此間是不會相互團結起來
因此45戶中的1戶到了450戶的社區中基本上還是只會是1戶
反倒是到了較大的社區中因為有了更多住戶的輿論壓力而促使問題住戶配合社區政策收斂其行為

同時45戶這類的小社區往往是沒有足夠的管理費可以請保全及總幹事
導致委員對社區事務幾乎都須事必躬親
不少違規事件的處理不但要自己處理還得要顧及鄰居關係
反不如中間還有層總幹事或保全的社區來的容易處理

yu928 wrote:
狀況會恰恰跟你所想的...(恕刪)


那我所了解跟你遇到又不同了!~

來台30年的香港朋友一直很疑惑:為何台灣人都不出席"社區大會"?
在香港房價高=各行業都有=一律依法+各有專業提供!

在台灣比大聲的+比當地勢力=秀才遇到兵!~皮鞋遇拖鞋!根本不是一個道!

至於總幹事~哈!~還遇過:總幹事回答:關於主委帶頭違法...你也知道我們一反映住戶意見:主委就讓我們失業!~

法治~在台灣用在別人家的!~依法=不近人情!~
台灣戶數多寡沒差!~但真的跟一開始住戶+主委=有差!~要當獨眼龍!

以上為個人經驗不代表全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