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要換~結束。
啊,這樣太簡短了。
我說清楚點
對於新市鎮而言,低廉的房價是吸引人口入住的關鍵,還有其他可能會有跟期待的公共建設
但實際上,房屋的價值永遠只有三個:地段、地段、還是他媽的地段。
北投地段就是比新市鎮好,等到新市鎮追上北投,那已經不知道牛年馬月的事情了
淡北快速道路算你四年,輕軌算你六年,淡江大橋算你十年。你的人生中有幾個十年?
這些都解決了,淡水的交通問題也才能『舒緩』
注意,是舒緩而非解決。
新市路這麼小,這麼窄,如果不拓寬,以後單是新市鎮居民開出新市鎮就夠嗆辣的了。
住在新市鎮只有幾個理由
第一:真的喜歡淡水。
第二:只負擔的起淡水
第三:兩者兼備
至於冬天比較冷這點的,我覺得建材好的大樓,感覺不明顯
而且夏天的涼風也很舒適。
對於想要自住的人來說,願意忍受淡水的塞車之苦,才能住的開心
如果想要投資房產,買淡水是風險很高的舉動。
新屋太多,空地太多,交通不便,冬季嚴寒
但是高風險也等於高獲利,淡水的建設如果全都到位,二字頭會是常態,三字頭我認為除了少數建案
其他十年內不太可能。十年後也是希望不大
如果你現在就買到二字頭的淡水,那,基於投資角度來看,獲利的利潤偏低了。
畢竟輕軌還沒動工,淡北也沒完工,而淡江大橋還不知道在哪裡。
且你說你家環境並沒有這麼好,基於理財的規劃想要換房子
北投房子如果賣四十萬,買淡水的房子,實住還更小,那毫無意義
第二間更沒必要,淡水的建案太多了。對於房地產不熟悉的你,真的知道買哪裡、哪個建商、哪個建案比較好嗎?
而且價錢確定合理嗎?
以我家的建案來說,今年一年,有人賣出了了一坪超過二十萬的價錢
但是也有人賣出了一坪十七萬的價錢。(聽仲介說被秒殺。)
都是在同一年的事情喔,同坪數的價差就高達一百萬。而且二十萬那間還是先賣的。
你能確定你買的是便宜了還是貴了嗎?
如果損失不大,或者不損失(購買預售屋之類的,可以棄約,或者轉賣購屋權,如果房價是上漲的,那應該可以在小損失或小小獲利之間處理掉。)
只要還沒下斡旋,還沒簽約都可以處理
就算簽約了,也可以找其它方法讓自己少損失一點。
不是在投資房地產這方面下過苦功,不要隨便介入。
會買的,大直買到五十五萬一坪,案件一出立刻秒殺,年底就轉手賣六十萬。賺一百萬輕鬆入袋。
不會的,買到六十五萬附加爛裝潢。放了一年以為可以轉賣,結果房屋漏水、、、
那個建商品質好,那個建商品質差,你跟你家人也不懂不是?
如果真的決心搬入新市鎮,像我一樣,真的很喜歡淡水。
那,不要委屈自己,既然要買,買大一點,多花點錢弄裝潢,最好公設好,管理優秀,管理費合宜
讓自己跟家人,住的幸福快樂又舒服
然後忍受交通,將房價這種鳥事,通通拋到一邊去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不是很好嗎?
另外,我非業配也不是仲介
只是告訴你一下
賣掉北投的房子,如果拿去買關渡捷運站附近,其實也有不錯的選擇喔。
Mika H. wrote:
經過一些原因,買了捷運*境的四房,但室內坪數比目前住的小一點
但是我潛水01一陣子之後,感覺像這樣的建案似乎是投資客較多的,建商風評好像也...
我想問的是,這樣的環境和房子真的適合退休後要長久自住的爸媽嗎?
還有放棄在北投的社區去住這樣的地方,真的值得嗎?
拜託大家從第三者的客觀角度幫我評估一下!!!感謝!!!!!(恕刪)
環境當然是ok啦!新市鎮有整體規劃,公園綠地又多,住起來很舒服,但新市鎮發展成熟需要一段時間,以北大特區為例,發展比較成熟的原因是因為腹地較小,所以發展快速,才有現在的風貌,但其他新市鎮的腹地比較廣闊,何時發展成熟,還待觀察。
個人認為可以再多看一些地方,多觀察一下,為了父母換電梯大樓跟好環境是好事,對父母親比較安全,生活品質也比較好,但我想選擇很多,不必要急著做決定,況且新北市這麼大,真的可以多看多比較。
前者住了20年後者6年(持續中)
天氣部分
淡水冬天是冷但是沒有大家印象中的誇張
以我目前常兩地跑的感覺室外溫度是差不多的(體感沒有明顯的感覺)
至於室內就要看建物的方位 建議冬天來看屋(有的房子冬天也能保溫很暖)
有時候我還覺得內湖的房子比淡水家冷因為靠山
另外淡水毛毛雨天氣很多(有時候連續1個月毛毛雨) 是有比較潮濕
不過備有除濕機就稿定
買台小車平時開車出門下雨也沒差
以樓主父母退休換屋身分 時間跟錢不是問題
淡水是個休閒的好地方
建議找個公設完善的社區比較適合退休生活
目前新建案公設比比較多 可以買四房房型會比較符合換屋的需求
不然就找舊建照低公設比房子 比如原石XX那種
以我現在住的地方 看書 看報 游泳 健身 SPA 種田都可以 只可惜還沒退休不能享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