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貓 wrote:不對吧!板橋不用切,...(恕刪) 大新莊不要切割似乎是個很好的概念, 不過這就不符合以下原則:新北市擬調行政區 未來每區30萬人口為原則五股和泰山區, 未來如果能夠加入新莊, 有可能?? 部分地方城鄉差距可能20年內無法縮小不過.....相信正名之後本地的居民會更喜歡"新莊"和"副都心"的門牌~~
startup wrote:或許是因為過去三重區沒把它當三重市中心來經營然後行政方面新莊也管不到這個區所以造成的現象吧 都市計畫的主導一直都在縣市政府手上,鄉鎮市基本上是沒什麼力量干涉的,不要把鄉鎮這一級想太大了。如果說是省轄市的話就有可能,鄉鎮市的職權,頂多收收垃圾、通通水溝、掃掃地而已。
羊羽翔 wrote:我覺得有時候也不用侷...(恕刪) 有些文化歷史的名稱或許不能被消滅,但是保留大區去除小區是做法之一快樂城或幸福城?? 呵呵...那環境要名實相符才好.....不然台北市某些區也很適合劃成一個區叫"天龍國區"
startup wrote:大新莊不要切割似乎是個很好的概念, 不過這就不符合以下原則:新北市擬調行政區 未來每區30萬人口為原則...(恕刪) 這規則似乎只是為了讓一區剛好一席立委而已而且上一個以每區30萬人為目標調整行政區的是台北市,感覺有點照抄不過後來的台北並沒有每區都大約30萬人,而且大直不知為何仍放在中山區而非內湖區,算是切的不太乾淨
萌貓 wrote:而且大直不知為何仍放在中山區而非內湖區,算是切的不太乾淨 歷史因素。在日據時代中期,大直比松山區信義區還要早成為台北市的一部份,光復後一直以來都算中山區,所以能不變就不變。再說了,內湖本身就超過30萬人了,再加大直進來會太大太多人。南港區與大同區都只有不到15萬人,還不是獨自成為一區,其實30萬這個標準並不是那麼絕對。
我認為 應該先以生活圈/日治時期的郡為中心EX 海山郡 文山郡 新莊郡...再針對邊界區域調整最後再決定是否要切一到兩區而且 我真的希望台灣行政區域數量越少越好368行政區域若能減少 效率會更好若新北市真要調整 不如直接把基隆 桃園 台北 甚至宜蘭將這五縣市 視同一個完整大都會 全部拉下去一齊調整才能一勞永逸
飛梭之影 wrote:其實搞不好是照立委投...(恕刪) 那也不對。立委的30萬分法 只是依照現有人口勉強進行分區沒有考慮地形和歷史文化以及區域關聯度例如第一選區就是個失敗例子泰山林口 和三芝石門就幾乎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