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6010 wrote:
變方便+1...以後回東區老家就不用去台北車站了...逛街也不用去台北車站轉車...
看病我也都去雙和醫院,何必去人擠人的台大醫院勒?

我也沒有想要每次坐捷運都要去台北車站轉車啊,也沒有每次都要去淡水啊,更沒有每天要去台大醫院啊,分流開來不是更好嘛...

因為所有的人都在兩站上下...
台北車站上/忠孝復興下,
或者相反.
這樣的系統直接的原因是因為轉乘站就只有那兩站,
所以不管你是從那線來的都是集中去這兩站.......
直接的結果就是車子開到台北車站,
車門一開車箱5~10秒清空,
11~20秒又瞬間塞滿.............................................
等於你不是在重點轉乘站要搭捷運根本擠不進去,
但在重點轉乘站又要排很久等好幾班....
抱怨的人應該先想想這些問題,
不分線能夠解決嗎?
不能!!
而在不能解決這嚴重問題的同時,
還會有更誇張的問題出現.
就是捷運局提到的班距問題,
硬要三條線同樣都開到北車,
唯一的結果就是班次間隔變三倍........
而且因為不同線所以彈性調度困難度大增變得幾乎不可能,
所以跟單一路線比起來車次間隔只會高於三倍不止......
綜合上述,
不改的結果就是不在北車搭車搭不進去,
在北車搭又要排很久
然後其他不重疊路線車次間隔變三倍以上...
你就想像早上七點半在南勢角等一班車要10分鐘以上就好了....
如果這樣還有人覺得比較方便我也...............
回過頭來,
分線能解決前述問題嗎?
可以!
首先先談車次間隔.
因為路線單一,
所以可以穩定在3分鐘一班.
然後因為路線單一所以尖峰時段調度變容易,
可以再縮短到1~2分一班,
這是完全確定能辦到的.
再來按規劃好好走的話,
未來:
淡水-民權西路-中山-北車-中正紀念堂-東門-大安-市貿中心
蘆洲-民權西路-松江南京-忠孝新生-東門-古亭-南勢角
松山-南京東路-松江南京-中山-西門-中正紀念堂-古亭-新店
除了頭尾之外,
中間特別列出的都是這三線能跟其他線轉車的車站(包括文湖或板南線).
原本的淡水/新店/南勢角會變成上面三條,
轉乘站大幅分散.
如此一來能獲益的不止這三條線!
比方原本淡水線北車以北的人,
要去木柵或內湖,
只有在北車跟忠孝復興跟大家一起擠....
要換"2"次.........
相信我,
這種人很多的...........
但更動之後就只要換一次...
同時還能分散人潮
簡單講原本要換兩次以上的人在更動後都會變得最多一次
原本的中和線要換兩次的人更動後也會少一次(南勢角去木柵或內湖原本是要兩次無誤)
有影響的是那些南勢角到淡水一次都不換的人
這些人不過多一次
了不起多等一班算三分鐘(其實考慮到前面提的彈性調度容許量 三分鐘算很寬了...)
同時考慮班距不用*3
算算還有可能更省時間...
你說在忠孝新生要排很久?
三條線這樣一分
很多原本只是要去搭文湖線卻不得不借道板南線的人會自動從板南線消失
(轉到大安跟南京東路去)
同時很多原本在北車轉板南往市政府的人會換到淡水線直接往市貿那邊去
所以因為北車一堆上板南往市府導致忠孝新生上不了往市府的車的現象也就無疾而終!!
所以這樣的做法不僅是利大於弊,
甚至可說是有利無弊(考慮到前述班次變短可能更省時這點)
再來不要說什麼只犧牲中和之類的....
以後會經過北車的只有淡水跟板南兩線,
新店也一樣要改的.
然後淡水雖然維持擁有北車,
但到景美也變成要換車.
所以沒有那種厚此薄彼的狀況,
或者應該說不動的話,
要轉兩次的人比比階是.....
就為了少部份不用轉的人要放棄大多數人可以從二轉以上晉升為一轉一下的權益?
那邊才是厚此薄彼應該很清楚了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