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jeffery wrote:大推這句話~我對這種...(恕刪) 在巴黎搭人家百年的捷運...都是美條線獨立運作人家還加上RER的系統...路線更多更是複雜百年來運作得很順暢...大站換車要走比較遠這是很平常的事不要因為一時民粹壞了捷運百年大計....
沒錯照原先規劃進行才是正確的現在很多媒體報導中所謂受訪民眾的"心聲"其實都是完全不了解狀況的發言.....現有規劃最大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分散轉乘站的流量二是無論乘客的入站跟出站為何最多都只要做一次轉乘即可(橘線換到棕線除外)很多受訪者持反對聲浪表示要轉乘多次浪費時間其實根本就不了解狀況在前述兩項優點的互補下所謂轉乘多次浪費時間的情況根本不會發生首先不管要從那站出發到那站都只要轉乘一次, 何來轉乘多次的問題?會有這種發言的人必定是沒看清規劃路線的細節....而橘線換到棕線雖然要兩次,但也能因轉乘站變多這項優點受到好處(後述)再者,路線分家後, 原本台北車站跟忠孝復興/新生兩站的負載被分灘掉原本在前述轉乘大站尖峰時間都需大排長龍等車的景像也不會發生因為乘客都被分散到各線去了在橘線換到棕線要兩次的狀況,新制上路後可以選擇在忠孝新生-忠孝復興換到棕線或在東門-大安換到棕線無論是那邊都因為路線分家獨立營運轉乘站變多的因素都不會有排隊過長等不到車的問題(不過文湖棕線本身中運量的問題暫時無解就是XD...)試想,原本造成台北車站轉車人潮那麼多的原因就是因為從北投/淡水/南勢角/新店/中和/永和要去板橋/東區上班的人都要在北車轉乘反之亦然,才會導致北車爆炸.....等車人龍不斷現在反過來把轉乘是件麻煩事要等很久變成是不能照原先規劃分家的理由根本是倒果為因........只能期待明年選後市府拿出魄力照規劃進行不要被民粹嚇倒了......
真正該哭腰的 應該只有蘆洲支線在過幾天以後 就要徹底被打回支線原形其他路線都沒資格哭腰 除非 班距沒有縮短 再哭腰也不遲不過 如果當初蘆洲線改接汐止 橘線或許就沒有交叉的問題和紅線交會在雙連橘線在行天宮棕線在松山機場藍線和綠線則要轉兩次這樣規劃 會比現在和新莊線共用軌道來得好嗎
gishileh wrote:真正該哭腰的 應該只...(恕刪) 忠孝新生站-大橋頭站重疊區域, 班次將是雙倍密集....此規劃為 Y字型/拉鍊形設計, 所以不管用什麼觀點, 輔大-大橋頭也是一條支線....蘆洲線也是一條支線...而我猜測您所反映的支線模式, 應該是指僅有兩站區間來回跑的小碧潭/小南門/新北投支線吧.....
gishileh wrote:真正該哭腰的 應該只有蘆洲支線...(恕刪) 蘆洲線接汐止不會比較好 , 因為民生汐止線的系統不會是高運量系統而且蘆洲線這樣一接 , 要去信義區只有在雙連轉淡水信義線一途了現在至少能選擇在民權西路轉淡水信義線或忠孝新生轉南港線汐止的捷運這種走線跟轉乘點是有理由的民生汐止線除了在終點前的雙連轉到淡水信義線外 , 是沒得轉松山線跟南港線的主要是因為汐止在台鐵捷運化後可以在南港轉南港線 , 松山轉松山線汐止的兩條軌道運輸一條往內湖一條往南港剛好都通向交通流量最大的兩處但是蘆洲的兩條軌道運輸一條是環狀線一條是蘆洲線 , 環狀線是通士林跟新莊板橋用的進台北市區的蘆洲線如果走民生汐止線的路線 , 那反而無法在台北市區轉乘松山線與南港線到藍綠兩條主要幹線一定要轉兩次車的結果對蘆洲未必是比班距縮短更好的事...
gishileh wrote:真正該哭腰的 應該只有蘆洲支線在過幾天以後 就要徹底被打回支線原形其他路線都沒資格哭腰 除非 班距沒有縮短 再哭腰也不遲不過 如果當初蘆洲線改接汐止 橘線或許就沒有交叉的問題和紅線交會在雙連橘線在行天宮棕線在松山機場藍線和綠線則要轉兩次這樣規劃 會比現在和新莊線共用軌道來得好嗎) 蘆洲線還不至於被打回原形畢竟現在排點就已經有預留新莊線的時間了班距減少倒是不至於倒是橘線各站運量應該可以再提升吧尤其是松江南京,期待他很久了
一個小路人 wrote:蘆洲線還不至於被打回...(恕刪) 現在往「測試區」的列車以後都是往新莊站的...... 他停車沒有開門,但是再啟動的時間已經假設開門,上下車,關門....以後直通中和載客量會再增加!尖峰時段大概兩分鐘就會有車了...以前還沒開始測試的時候,忠孝新生跟其他端點站一樣,會開門讓乘客上車目前列車大概會在開車前一分鐘才會進站.....
我每個星期會有一次從古亭搭到忠孝復興,一想到台北車站的"盛況"就讓人害怕,所以每次都是搭到中正紀念堂轉西門然後到忠孝復興,我覺得輕鬆多了而且日後環狀線通車,中和人到台北車站搭車還不如到板橋車站搭車,搭高鐵和台鐵南下都比台北車站省時又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