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顏炳立常在電視上說的一個算法可以參考看看可負擔房價=年收入x10我覺得這算法已經是極限了這個算法等於說要1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一棟房子另外我也真的好奇樓主那朋友的算法管理費、電費、水費、第四台、網路費、瓦斯費不就是固定支出嗎?除非是住家裡 不然還是得付呀
HighPrice wrote:問題就出在他的薪水太...(恕刪) balance life+1~~~先苦不一定會後樂,再加上除非工作很穩定,要不然一個小意外......身邊的人常說,與其花錢幫房東養房子,不如去買一間自己的自己也想買,但無奈本金不夠,房租跟房貸比起來.....還是幫人養房子會輕鬆一點
我也覺得問題在月收入太低了,所以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以我的狀況而言,家庭月收入約在11萬多,之前貸600萬就覺得自己快變成月光族了。每月支出房貸3萬+小朋友支出2萬5(含保母費)+全家三人每月保費2萬多+食衣行育樂支出2萬多=10萬所以只要年終或是股票分紅時,就立刻要還房貸,才能脫離月光族的日子。
litonchen wrote:我覺得顏炳立常在電視...(恕刪) 我覺得顏炳立常在電視上說的一個算法可以參考看看可負擔房價=年收入x10我覺得這算法已經是極限了這個算法等於說要1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一棟房子+++++++++++++++++++++++++++++++++++還記得前不久 這傢伙上節目說 台北將看不到每平50W以下的房子大台北區房價每平都往50W靠近..........................................這個人說的 聽聽就好
alstonkao wrote:在此我只想分享一下,買房子是人生大事,你不是投資客,我們財力不雄厚,所以必須量力而為,捷運附近房子真的會比較好嗎,請優先考慮自已需求,也這一年更本就坐不到十次。 樓主真的是點出了買房子的迷思-->我們不是投資客!!!房子漲價又如何?買貴又如何?要賣賠錢又如何?重點是我們買房子的出發點是要買來自己住的.又不是像投資客把房子買進賣出的賺價差?!買房子.自己住的爽比較重要!
我覺得賣房子的對大眾洗腦真的很可怕,許多人就是在賣房子的大力鼓吹"現在不買將來一定後悔"下買了超過自己負擔能力的房子,實際狀況是辛辛苦苦買了一棟房子,等到它真的漲上去,除非全家都要搬離都會區,不然這利得是看得見吃不到,因為要換其他的房子也是貴,買第二棟又買不起‧我現在家計所得超過樓主甚多且沒有小孩,仍不打算在這時點進場,繼續租我的房子‧其中原因之一是,我有觀察現在房子的"報酬率",也就大概以年租金除以房價,目前是低於貸款利率甚多的,也就是說即使你買一間房投資收租,你連利息都繳不起,目前對我來說擁有一間房的動力大概只剩可以依照自己意思裝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