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後,建商、地主照著規劃的方向來走,所以是邊走邊改,地也是邊蓋邊賣;特區定義則是"已
經定義好區塊的走向與方位",因此地皮都是已經規劃如何使用(幾乎全部都是政府的地),沒有邊
走邊改的狀況。
因此林口、三重、新莊叫重劃區,三峽叫特區。有何差別呢?
特區因為政府有特別鼓勵容積率,且也已經把當地的區位特性定義了-三峽北大特區(以北大為出發點的特別區域),所以也希望建商能在三年內把已經買的地一次蓋完,否則將取消容積率獎勵,因此你可以發現三峽這裡的樓層都可以蓋到20樓以上,而且推案量短時間超多(可殺價空間也多,但現在不同以往,沒地可蓋,飽和了)。
重劃區則沒有特別容積獎勵(可能還是有,知道的請糾正),有所謂住一、住二、住三的容積規範,而那裡的地除了部分是政府釋出以外,大都是當地地主的(你也知道新莊、三重有很多田橋仔),所以你會發現林口還有很多地,雜草叢生,那可不是建商惜蓋,而是很多都是地主惜售,或是整塊地牽扯太太多地主(有的一塊地有很多子孫等等...)無法解決來售出給建商,如果由這裡看,你就會發現為什麼重劃區的價格漲特別快,因為如果地主惜售,建商後來取得的地皮成本就變高了。有的甚至地主大開口,建商也會評估,如果發現未來推案不好賣,也就乾脆不買了,這也是重劃區沒有特區發展來的快的原因(有地可蓋,但後來的地皮成本高了,建商觀望了),至於會漲會跌,我就不在這評斷了,我只說背後的實情給你參考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