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約4到5層樓高的台64線 未來上面還要加上環狀線
周遭人行道狹小 路霸一堆 雖直行可達景安站但對行人很不友善
門前車流量超大但幾乎過門不停 生意做不起來(都塞死了大家只想儘快離開)
選這個區段我只能說樓主沒有眼光
中和目前較好的區塊應是中和路沿線尤其靠近永安市場站附近
想當年中安街面公園25可買到 現在也要35以上
新板特區的漲幅就更不用說了
台北縣如果買在好的區塊一樣漲很多
但好區塊優於爛區塊的道理應是大台北地區相通
樓主用台北縣爛區塊跟台北市好區塊相比
當然會得出這麼極端的結論
PS.台北市確實普遍漲的較多但與其跳入現在炒的正高的台北市普通地段
我寧願選新板特區
cda736 wrote:
我的意思是如果是1500萬的預算...
相同的預算可以買北縣新大樓,跟北市的舊公寓
我還是會建議北市舊公寓
其實買哪裡都一樣的, 重點是[進價] !!
進價[相對夠低], 就可以[買] !!
過去, 國父紀念館, 還蠻新的華廈, 28~30萬/p吧, 安和路一帶, 還蠻新的公寓約24萬/p左右, 內湖10萬/p初 , 這些都是過去歷史了, 人生起起伏伏, 價格起起落落, 這比較符合這世界, 現在看起來100萬/p, 誰知道哪一天, 不會變成20萬/p ? 真的, 誰知道?
買屋, 看居住需求與經濟狀況, 就可以了, 北市, 北縣, 甚至外縣市, 我覺得都很好!!
人, 容易有盲點, 且很容易拿著過去經驗, 當[真理], 這相當危險的!!
tommycheng wrote:
萬華、文山、南港、汐...(恕刪)
萬華、文山、南港、汐止、石碇、深坑不用過橋。
-------------------------------------------------------
大直、內湖、士林、天母要過橋(還不止一座…)。
-------------------------------------------------------
如果真的有二分法這麼簡單就好了
===============================
您說的是對的!!!

大直、內湖、士林、天母、要過橋(還不止一座…)+文山、南港
之前還是屬於台北縣的屬地 後來 因改為直轄市 才併入台北市
如果真的有二分法這麼簡單就好了:
未來 北北基 成為 大台北都會區形式的 直轄市

又會變成 怎麼樣???

旭日東昇 sun_rising Happy 給懂_珍惜 的人 ~ 一粒種子 希望無限 ~ Charming Paul_C ~
樓主所舉的大直跟內湖,假如拿掉內湖科技園區這個因素的話,我想這2地的房價也無法像現在這麼高。
問題是1994年時,內科那塊地長怎樣?一片水吧!再怎樣有眼光的人也無法想像那裡10後會變現在這樣吧。
更何況當時台北市政府對內科的規劃是輕工業區,也就是想把台北市裡面的一些黑手行業設法移到那裡去,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變成現在這模樣,假如是照當時市政府的規劃走的話,對現在的大直內湖應該算嫌惡設施吧。
假如當時樓主買的是板橋,尤其是江子翠站附近的話,現在漲幅會比文山、景美、北投少嗎?15年後回頭看,當然覺得扼腕,問題是,當時誰知道呢?
自住的房子,有誰會選鳥不生蛋的地方?還不是選生活機能已經健全的地方,可是偏偏這樣的地方因為已經定型,就沒有大漲的空間,會漲的地方通常是原本生活機能不佳的地方,因為不好所以房價低,未來才有上漲空間,但是缺點就是要忍受多久生活機能不佳的日子呢?
比較好的做法還是自住歸自住,投資歸投資,君不見諸多重劃區建案號稱完售,但點燈率卻有限,因為很多人就是單純買來投資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