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切身經驗 用說的 您不能體會
但我建議您 雖然您可能已經來不及
您可以同時找石牌和三重重劃之您喜歡的房子各一
再過十年或二十年 您要賣時 再同時去看這兩間的行情
如果Mobil01 您和我 都還在 您再和我講心得
雖然您已經買了 但是仍可以去石牌看屋 鎖定一間價格相當 您喜歡 也差不多年份的房子
看最後投報率是多少 二十年很快就過去的 我可以等
不喜勿看下面
我覺得如果打算自住至死 也不留下任何遺產 天涯海角都可以買
但是只有有一點點投資的想法 那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這句話不是假的
我真的是嚇到了 不過我還是不買大安區 因為不喜歡太老舊的房子
但是說真的 要變有錢 石牌也不好 直接挺進大安區才快
最後說我的例子 我當初看相隔大約"三公里"的房子喔
不用十年 才七年
一間投報率100% 一間投報率10% 我當然是10%的那個
因為我年輕 不知道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想說住的舒服最重要 但是很不幸還要賣
而且換的時候 就不能很"舒服"的換一間
我想同樣的時候 另一個人 在石牌買不是"很舒服"的舊房子
十年二十年後 可能會說 哇 終於輕鬆的換了一間"很舒服"的新房子
這就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的可怕
而跳脫不開,死也要死在台北市,我覺得想法沒有錯,應該給予尊重,但是有時候也想想一些可能
北市的都更進行得很快,很順利嗎?其實不盡然,等個十年,很可能還是原地老屋,
房價進步多少?地上物早就沒價了,看的還是台北市的土地價格,當這岸是另一岸的兩倍以上價格
十年後兩地的發展,是房價拉近還是拉遠,老實說,我會賭拉近,尤其當北市的對應區塊,早就開發完成,
而無太大變化時,我賭另一岸的,至少房價低,風險小多了
我當初選重劃區,選的是周遭退縮,行道樹的綠意環境,這在北市不見得很容易找到,縱使找到
價格也高多了,我三年前進駐重劃區,就是看上便宜自住方便的原因,我把房產分成自住跟投資,
投資部分,我選北縣相對高價有爆發力的的新店、板橋,自住則選三重重劃區
三年來,我不但賺到了快速增值,也因為轉手利潤跟便宜的三重房價,很輕易的付完貸款,
若當初我把所有錢丟在北市,很可能狀況不會這麼好
不必太清高 也不必太矯情啦 想賺錢沒啥不對 不對的是賺不義之財
買房子不抗通膨 那用租的就好啦
當然人做某種選擇 本來有得有失啊
有人海專畢業 賺的比一堆博士多很多 那您就叫您的小孩不要唸書嗎
每個人運不同 如果要取特例沒啥好說的 買彩卷都有人中上億
住的舒適 升值等 每個人買房子時都會綜合考量
並不是完全互斥啊 因為年輕人添成員要換屋
可能結婚住的稍微小一點 升值的快 將來小孩能上好的學區
這樣我並不覺得有啥不對啊
至於價格 不是講台北市和三重市 講的是石牌和三重 我不住這兩區
不過我都有去看過房子 我認為這兩區支撐價格和上漲的原因不同
理性的人懂我在說啥 不理性的人說了也沒用
有些東西是求也求不來的 石牌的生活機能 我覺得就是這樣
不是石牌旁沒有重劃區 剛通過的清江街重劃區 之前也有網友住那
旁邊還有北投市場 旁邊有河 遠處有山 不比三重差 而且完全未開發 還有比價空間
扯遠了 我想說的是 這地點比三重離石牌更近 但比不上石牌 這就是地段
你問我會不會買 不會 因為我覺得有比石牌和三重 綜合判斷下更合適我的需求的地方
我回文是對羊大回 因為我也曾和他一樣年輕過 我知道他將來要換屋
所以我說我的切身之痛 不是說三重不好 每個地方都有合適的人
重點是自己合不合適 如果客觀的評論就是投機客 那也沒啥好說的
最近騎腳踏車騎到腳很酸,每次上坡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車是電動車

說真的,我在買重劃區的時候,除了看方便性與舒適度以外,
當然也希望將來賣出的時候能打平甚至獲利。
我並沒有想要用這間房子賺錢,不過至少要保值,將來換房子才有錢,
也因此我才選擇重劃區,我的理由如下:
一、估計二十年後,捷運環狀線北環段可以通車,這是地下化的捷運,捷運站離我家走路只要五分鐘,
也就是說,我估計等我要換房子的時候,我家已經是捷運站旁的房子,應該可以適度的保值。
二、估計二十年內,蘆洲、社子、關渡三地會進行開發並完成,
而位於這三地中間的三重重劃區,自然會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而有保值的效果。
攤開台北衛星空照圖,台北市還有大片空地可供開發的,
大概只剩下開發中的南港、規劃中的社子以及未規劃的關渡,
而北縣周邊除了開發中的新莊外,也只剩下蘆洲北部農業重劃區還有空地,
所以,我估計隨著城市的發展,
未來蘆洲、社子、關渡都會開發成型,也因此我選擇三重重劃區。
我不是說三重會漲的比石牌多,這的確也不容易,不過我只要三重這邊能保值就夠了,
畢竟我不是投資客,不是靠這個賺錢的~
我住過差不多二十年的各式舊公寓,樓梯間就算保持清潔,也無法改變狹窄的狀況,
辛苦的爬樓梯、沒有警衛可以保護安全、沒有地下停車場方便進出、沒有公共空間只能窩在家裡,
這是我不選擇舊公寓的原因。
不過每個人看法不同,也有人覺得舊公寓室內空間大、加裝保全系統就安全等等的,
所以各有優劣喜好,我才建議原發文者可依自己的取捨決定。
對了,我沒有說石牌不好唷~~ 石牌是真的很不錯,交通方便生活素質又高,
如果能的話,買石牌的新大樓真的也很不錯~~~
很多人都說地段是王段,我也贊成,但並不是絕對......
其實石牌中古屋我當初買20萬,後來目前成交變成26萬,三重(非重劃區)房子我當初買10萬,目前附近成加行情15萬,
各未看關,您看到什麼?那一邊獲利率比較高,三重房子是因為比較沒人買,所以當時跌幅較深,所以購入成本較低
但等兩邊都漲其來後,您要考慮北市買方是否願意追價,或者是否有能力追價,
當北市房子開價太高,自然而然轉到北縣囉.若拿股票比喻,水餃股你壓對寶,當初便宜若有大量收購,
報酬率可以贏過很多大型股,不過若市場景氣不好,北市好地段抗跌是不爭的事實,
石牌中古屋,地段好,生活方便,不用交管理費,但要忍受住舊屋種種瑕疵問題,而且價位高,房貸負擔重
就算你翻修也是一樣,有些整理需要整棟一起弄才會好(只用自己那一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只有土地值錢,之所以價位較高,大家都是想等改建,但改建要看地方,有些地方改建建商不一定會賺錢
(巷子小蓋沒多少戶,或住戶貪心想多分幾戶,都會影響改建成功機率,你要花時間拼還有賭)
重劃區新屋,地段略差,才剛起步,生或機能較不完善,要管理費,但房屋新,住起來舒服,跟其他地方比,價位低
房貸負擔輕(我算過石牌中古屋與重劃區新屋這兩邊現況價值,重劃區會比較低一點,一個是高價位有實際坪數的舊屋,另一邊則是低價位有公設坪數新屋)
我於今年4月買了重劃區某建案,每坪成交約22萬不到(開價30萬以上),當時石牌中古屋成交約26萬,給你參考
其實買房也不能全然當投資角度去看(投資客例外),您還要考量自住需求等因素...
兩邊我覺得上漲因素都有,石牌雖房價高,但有不錯學區,醫院,石牌商圈,可惜價位高,上漲幅度可能受限(新房子建議家庭所得250萬人購買)
三重重劃區,房價低,已逐漸開發中,附近已有家樂幅,生活機能持續改善,北市北投/士林/大同/內湖等新房子買不起,
會考慮來這邊買,有補漲空間(像大直一樣,有新市容之貌,距離北市一僑之隔,多項道路連結,開車方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