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

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Edsion wrote:
啪 ~ 醒一醒......(恕刪)


淡水到車站的距離跟汐止到車站的距離差不多
不過 他們有火車只要17分鐘就到了
像這種中距離的 需要不一樣的運輸工具
(基隆到市區是比淡水方便很多啊...)

捷運貴 維護也貴
其實只比較適合市中心 車站往外15分車程以內的地方
而不是無限往外拉

像去機場
高鐵轉捷運(這段會先好)
絕對比傻傻的一路坐機場捷運過去快很多
捷運班次頻繁,省去等車時間。
wrote:
)

prsprt wrote:
淡水到車站的距離跟汐...(恕刪)

汐止人跟基隆人,
一定很願意拿台鐵去換捷運...
北新路有不知什麼車廠設行銷黠入駐新市鎮。
歷史可以做為借鏡~但那不代表未來~
往回看~淡水房價的確一片烏鴉鴉
但往回看~10多年前的新莊有多少人覺得那一大片工廠的地方會變成現在的模樣?

淡水正在發展~公共工程不可能不做~雖然很多人說那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但5年前不也一堆人說淡海新市鎮"某號"啦~喊了20年也還是一片荒草~但現在呢?

淡北平面道路環評過關,淡江大橋在做環差評估,輕軌捷運也在審理,新北市的第一個5星級飯店也將要完工,....還有其他很多淡水區公所在做的公共工程也逐漸在完成~

淡水為何沒有保值或增值的可能呢? 我不懂......

其實我一直覺得拿淡水線捷運來論斷淡水房價的發展是一個不太公平的說法

淡水線是台灣第一條高運量捷運~在那之前人們完全沒有所謂捷運宅或捷運商圈的概念
大家(包括建商)都覺得捷運要開到淡水了~淡水的房價要漲了
所以當時的淡水出現一堆房子~問題是那些房子全都不在捷運站附近
(捷運86年通車~北新路.新春街一帶的大樓幾乎都是那時間蓋好的) 全都是捷運初期錯誤觀念的實驗品

後來大家才開始慢慢清楚捷運的影響力到底範圍在那~一般來說捷運週邊500公尺左右可以稱為捷運商圈,一公理內可稱為捷運宅,當時淡水蓋的房子都離捷運太遠了 在加上後續其他路線蓋起來~淡水就慢慢被遺忘了

最遭的是~~88年的921跟隨之而來的SARS 讓淡水房價打落谷底 在之後的板南線~蘆洲線.....讓原本跟淡水房價差不多的蘆洲~土城一帶的買氣增加~淡水又被遺忘了

等到蘆洲~土城....那些區域房價起來了~淡水的房子因為價格開始受到注意時~營建署開始以9萬多的價格標售淡海新市鎮的土地,造成一坪13~14萬的新市鎮第一批社區.新春北新一帶慢慢走出創傷的中古大樓又被打了一巴掌


淡水的中古大樓就是這樣一路起起落落~但現在時空因素不一樣了
86年時~蘆洲,三重,土城一帶的房價都跟淡水差不多 甚至新店中和一帶都可以找到差不多的價格 所以那時的淡水並沒有競爭力~大家只是為了那條捷運 但現在台北縣那裡還找的到10多萬的新大樓? 捷運有到的地方那裡比淡水更便宜?淡水有他的缺點~但以淡水的地理位置,交通,生活機能.規劃.跟價格...整體的來看~淡水應該稱的上是C/P值很高的地方了~

請大家:
不要在說淡水遠了~若你現在住松山~那淡水當然遠,但若你上班在士林北投呢?
不要在說淡水冬天冷了~淡水跟台北不過隔著大度路,淡水若10度,那台北呢?差也就那1~2度 況且淡水夏天的風應該比台北盆地的悶來的舒服吧
不要再說淡水濕氣重了~回去翻翻念書時的自然課本~真正濕氣重的地方是山邊不是海邊,若靠海就濕氣重 那澎湖四面環海怎麼辦?我搬來淡水前是住木柵貓空山下~那個濕氣才真的重呢 淡水是個平台地形~空氣對流好~一個空氣對流好的地方濕氣應該也重不到那去吧

真的不要在用感覺來傳文了~感覺這碼事本來就會因人而易的 自己的喜好是主觀的 就看各人需求了

rugbysamz wrote:
汐止人跟基隆人,一定...(恕刪)


不太認同這個理論
目前台北捷運並沒有分車種
站站都停,已基隆而言,若是捷運回家時間會比現在還久
反到台鐵還有自強號,電聯車不同車種,應需要有更多選擇

如何在快慢車之間做好調配,及再提高軟硬體設施
難道真不比捷運方便嗎

我覺得只是淪為捷運迷失,若是相同路線,會有存在價值嗎
還是只是希望多一條線,剛好可以經過家門口而已
那就又是另依回事了

浪漫淡水 wrote:
歷史可以做為借鏡~但那不代表未來~
往回看~淡水房價的確一片烏鴉鴉
但往回看~10多年前的新莊有多少人覺得那一大片工廠的地方會變成現在的模樣?...(恕刪)


新莊那是必然的結果.
掌握著距離.交通.就業機會.住宅人口等等優勢.
發展是遲早而已.
奈何口袋不夠深...地主不賣地

淡水之前就已經獲利了結了...
浪漫淡水 wrote:
淡水線是台灣第一條高運量捷運~在那之前人們完全沒有所謂捷運宅或捷運商圈的概念
大家(包括建商)都覺得捷運要開到淡水了~淡水的房價要漲了
所以當時的淡水出現一堆房子~問題是那些房子全都不在捷運站附近
(捷運86年通車~北新路.新春街一帶的大樓幾乎都是那時間蓋好的) 全都是捷運初期錯誤觀念的實驗品...

~營建署開始以9萬多的價格標售淡海新市鎮的土地,造成一坪 13~14萬的新市鎮第一批社區.新春北新一帶慢慢走出創傷的中古大樓又被打了一巴掌(恕刪)


NO, NO, NO ~~

那兩條路,不能稱新市鎮第一批,是因為容積率管制新制即將實施
淡水鎮的"舊"都市計劃區 (相對於"新"市鎮)
手頭上有地的建商, 且也已有開發計畫, 不得不 "搶建"
北高兩市為1983年,台省為1999年 (民國88)
我家北新路, 也搶在那之前興建 (84年)

明顯的在距離上跟捷運無關, 但的確是有建商搭著捷運的順風車
剛開始也沒公車接駁.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豪洨的,
所以價格頂多到 17, 爾後捷運通車後利空,有回檔在15~6
那年, 我家華廈為16起價....
三年前, 樓上的轉手 15.

也有大樓賣價過高的, 打的是特別的賣點如摩天 31, 四大金剛 (忘了案名, 只記俗稱)
海景天下二期....等等, 打的是 VIEW, 賣超貴, 夭壽
的確, 新市鎮的14萬, 有打了那批中古屋一巴掌....

淡水房子能不能保值?
繼續看建商給的利多 : 輕軌....呵(倒認為, 現有的公車已足矣)
且看後來還有什麼巴掌可以呼下去 (好像還很多巴掌("土地"))
呵....其實, 不用擔心, 淡水就是那樣, 上不去下不來,
只要不要買到像當年"摩天31", 那種價,再多巴掌也不怕
(超過 16 的, 小心之後被新屋呼很大)

輕軌, 會跟當年捷運題材一樣僅是炒作, 搞不好要再20 年
真正要談利多, 我只看好淡江大橋
買淡水, 真的要長期持有,保值看遠
短線投資機不宜
------------------

蘆洲「大囍市」也是在當年搶建潮中,後來大火被檢討,
如果容積率早點實施, 就不會有這種房子出現....
(才怪, 早晚問題, 一樣搶建)

那批搶建潮, 全省都有, 也造成空屋一度過高...房市...?
歹勢, 那年代我還沒出社會, 那會去注意房價
(房市高手請出場接下去)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淡江大橋一定蓋
http://www.n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21143&groupId=8742

wang_wang wrote:
淡江大橋一定蓋
http://www.n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21143&groupId=8742...(恕刪)


嗯..
15年前就已經說過了
  • 74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