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淡水 wrote:
淡水線是台灣第一條高運量捷運~在那之前人們完全沒有所謂捷運宅或捷運商圈的概念
大家(包括建商)都覺得捷運要開到淡水了~淡水的房價要漲了
所以當時的淡水出現一堆房子~問題是那些房子全都不在捷運站附近
(捷運86年通車~北新路.新春街一帶的大樓幾乎都是那時間蓋好的) 全都是捷運初期錯誤觀念的實驗品...
~營建署開始以9萬多的價格標售淡海新市鎮的土地,造成一坪 13~14萬的新市鎮第一批社區.新春北新一帶慢慢走出創傷的中古大樓又被打了一巴掌(恕刪)
NO, NO, NO ~~
那兩條路,不能稱新市鎮第一批,是因為容積率管制新制即將實施
淡水鎮的"舊"都市計劃區 (相對於"新"市鎮)
手頭上有地的建商, 且也已有開發計畫, 不得不 "搶建"
北高兩市為1983年,台省為1999年 (民國88)
我家北新路, 也搶在那之前興建 (84年)
明顯的在距離上跟捷運無關, 但的確是有建商搭著捷運的順風車
剛開始也沒公車接駁.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是豪洨的,
所以價格頂多到 17, 爾後捷運通車後利空,有回檔在15~6
那年, 我家華廈為16起價....
三年前, 樓上的轉手 15.
也有大樓賣價過高的, 打的是特別的賣點如摩天 31, 四大金剛 (忘了案名, 只記俗稱)
海景天下二期....等等, 打的是 VIEW, 賣超貴, 夭壽
的確, 新市鎮的14萬, 有打了那批中古屋一巴掌....
淡水房子能不能保值?
繼續看建商給的利多 : 輕軌....呵(倒認為, 現有的公車已足矣)
且看後來還有什麼巴掌可以呼下去 (好像還很多巴掌("土地"))
呵....其實, 不用擔心, 淡水就是那樣, 上不去下不來,
只要不要買到像當年"摩天31", 那種價,再多巴掌也不怕
(超過 16 的, 小心之後被新屋呼很大)
輕軌, 會跟當年捷運題材一樣僅是炒作, 搞不好要再20 年
真正要談利多, 我只看好淡江大橋
買淡水, 真的要長期持有,保值看遠
短線投資機不宜
------------------
蘆洲「大囍市」也是在當年搶建潮中,後來大火被檢討,
如果容積率早點實施, 就不會有這種房子出現....
(才怪, 早晚問題, 一樣搶建)
那批搶建潮, 全省都有, 也造成空屋一度過高...房市...?
歹勢, 那年代我還沒出社會, 那會去注意房價
(房市高手請出場接下去)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