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口移入統計數字來看, 疫情確實造成人口移動很大之影響.2020年 12 月183278人,2021年 1 月183488人, 增加 210 人2021年 2 月183682人, 增加 194 人2021年 3 月183959人, 增加 277 人2021年 4 月184106人, 增加 147 人2021年 5 月184240人, 增加 134 人2021年 6 月184256人, 增加 16 人2021年 7 月184450人, 增加 194人今年 5 月疫情大爆發後, 人口移入幾乎凍結,7月疫情趨緩, 又漸漸恢復移入了房地產買賣應該也是這個趨勢, 僅供大家參考
另外五百戶的位置是這裡。但是我比較不懂的是,這塊地本來是要更改為,產業專區,本來是打算要蓋商場,辦公室,托老,托幼,兒童遊樂場等等.......的複合式空間,本來說十二月就要招標了,突然就說要蓋社會住宅了,感覺不知道又要拖到甚麼時候了,變更淡海新市鎮特定區主要計畫 現在還在第二次公開展覽期間,報告裡面也沒有說要蓋社會住宅,營建署在幹嘛,我是真的看不懂,希望有高手幫忙解答。
蘇蘇大白 wrote:請問淡海新市鎮目前到底有什麼規劃?感覺都沒啥建設,或是有什麼品牌或商店要進駐的感覺,發展的好慢啊 只能引進餐飲業跟量販業了...其他百貨品牌在淡水似乎不太行,站前名統倒過一次,最近的美麗新廣場又淒淒慘慘...
0053 wrote:只能引進餐飲業跟量販(恕刪) 想買某個地方的房子,安居樂業或者長遠投資,要有想像未來、期待未來的胸襟,除非你/妳是想搶短利的次級投資客,那就另當別論。至於站前名統這事,還真跟發展這兩字扯不上關係。一開始就是兩家建設公司為了賣房子而搞的戰略性案,本來就沒打算要好好深耕發展,房子賣的差不多了,就開始轉手出脫,一切都是只要製造印象給有意買房子的人,讓他們以為淡水要開始發展起來了。
alvinyu0713 wrote:另外五百戶的位置是這(恕刪) 細讀「第二次細部計畫書」根本沒提到要蓋社會住宅,但奇怪的是8月25日的簡報power point 卻多了一頁7000M2社會住宅使用項目。重點是「第二次細部計畫書」是6月才做成還熱騰騰,8月的簡報就塞入社會住宅(所以肯定社會住宅是這兩個月才冒出來的),是忘了回頭更新細部計畫書? 還是另有原因? 這樣做行嗎?
BayanBan wrote:細讀「第二次細部計畫書」根本沒提到要蓋社會住宅,但奇怪的是8月25日的簡報power point 卻多了一頁7000M2社會住宅使用項目。重點是「第二次細部計畫書」是6月才做成還熱騰騰,8月的簡報就塞入社會住宅(所以肯定社會住宅是這兩個月才冒出來的),是忘了回頭更新細部計畫書? 還是另有原因? 這樣做行嗎?(恕刪) 我倒是覺得不錯應該讓產業也要負責員工的住宿問題之前的台灣甚至現在的中國大陸工廠..幾乎都有宿舍給員工居住..日本也還保持一樣的系統制度其他國家的法規有的是提供住屋津貼等等.聽過老一輩的說法.有些大公司甚至還提供員工購屋.買車貸款這種公司應該是沒了吧..變成公司不配車.要自己貸款買業務用車
BayanBan wrote:細讀「第二次細部計畫(恕刪) 地是政府的,規則政府訂的,莊家說了算!!先計畫後補程序也是很正常的不過先前第一次細部計畫的產專專用區使用本來就放寬了,印象有寫可以部分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