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meihsu wrote:這種的比政治咖更可怕(恕刪) 你們這些人思想未免太狹隘。我沒說不要文化,這都是某些人自己解讀。我只是覺得與其花錢蓋這些紀念某人的設施,不如把錢花在人民身上的經濟或民生等。紀念人物或學習珍惜文化有很多方式,沒必要一定選擇花大錢。既然是意識形態的東西,用意識形態保留即可。難道去一趟文化中心、圖書館就很有文化氣質了嗎?那是要發自內心吧?是你們被過去的思想包束縛住吧?有人說要毀掉文化嗎?根本沒有。完全是你們自我感覺良好設想的?不要因為自己過得不錯,就認為每個人都過不錯。很多人每天為三餐和生活想活的順遂一點,這就是我的初衷。你們要曲解是你們的自由,要繼續嘴砲就繼續嘴砲,但不要想用三言兩語或臆測之詞,或"我覺得你就是這個意思或思想",就想往我身上扣帽子,我不吃這套。還有人說幫不了你。我看我才幫不了你吧,思想這麼狹隘。這世界不是幾個人一起聚集用言語隨意圍剿和曲解對方就可以是贏家的。初衷就是初衷。只要沒問我的意思,就自己隨意引申或猜測,就是自我滿足的臆測。各位可以繼續嘴砲,但我自己很清楚發言得出發點是什麼?不是你們幾句就可以曲解的。我可不怕大眾偏頗的輿論。所謂菩提本無數、明鏡亦非台。,後面兩句自己接吧!
Marimba wrote:新一代來台灣觀光的大(恕刪) 這個版我不想談政治,但很願意從文化的角度來思索一些問題。許多人常說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是台灣承載了大多數的中華文化的記憶,讓他免於上世紀中葉的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而能夠縱貫古今五千餘年的最重要原因。所以文化絕不是簡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不然四大古文明也不會只有中華文化延續至今,也不會在歷經了元、清兩次的敗亡之後,反而夾雜揉和讓文化的底蘊更加的豐富。所以當有人認為興建圖書館可以加深文化的深耕,我是不以為難的,這就和現在整個台灣到處充斥的文創區,本質上有什麼不同嗎 ?文化之所以是文化,是因為他是發自於內心的,是實踐在日常生活的,是你的一言一行,而不是幾頁書的記憶,還是幾棟不倫不類的建築。在我看來,現在台灣所充斥的文化太流於表面的剌激,而缺少了真正的內涵素養,當教育拼命的在去掉傳統的文化,當日常實踐拼命的在打壓掉傳統的文化的時候,蓋再多的圖書館、文化中心也沒有用,因為這和現在到處看的見的博愛座有什麼區別 ??淡水不缺少展示文化活動的舞台,缺少的是真正熱愛這片土地,願意給生活在這裏的人潛移默化的機會的人,有多少人知道每個星期淡水的藝文活動,因為大家長期的莫不關心,也澆掉了一個個曾經熱情的小火苗,我們也就變的愈來愈冷漠了。而這些才是這三十餘年來台灣真正的改變,當有一天我們走在撒哈拉沙漠的時候,不曉得還會有多少人記得,這裏,當初也曾經是一片綠意的生命搖籃~所以真的請不要將文化當成一種產業來做另外,在淡水蓋一棟功能齊全的圖書館,對在地民眾來說是相當棒的一件事,但,和文化的傳承真的沒有必然的關係的
stevengis wrote:如果要蓋圖書館就真的(恕刪) 確實要有淡水地方特色的圖書館要兼具休閒或團體辦活動的空間,不然淡水這也有水碓跟淡水分館平常入內閱覽的人數也不算多功能性及空間也不足,有點類似里民的活動空間.
jackie3516 wrote:確實要有淡水地方特色(恕刪) 我承認我有點情緒化,只是覺得台灣並不強國也不富有,然後做官的都已經很有錢(沒錢沒勢應該也很難參加選舉吧),所以只是希望有錢能盡量普遍思考花在大多數人可以得到回饋的地方。我沒說圖書館不好,但蓋某個人的圖書館真的沒必要。除非他的家屬自己出錢蓋,他們應該也很有錢吧。只要牽涉到人就很政治化。所以真的要搞,也請弄些花招,找些藉口蓋圖書館吧,不要直接冠某個人的名來蓋圖書館,然後還要花老百姓的錢,請他的家屬出錢蓋吧。他們應該活的比我們一般老百姓有錢多了。
orion_t66 wrote:要弄圖書館,不管你掛什麼名,像台北市那樣就好了,各分館都有一個特色區,這不重要, 這還是個圖書館..其他地方建設的就是博物館.紀念館之類的..我是不知道那些紀念館有什麼用途.大概就是東西擺一擺可能跟文化傳承.圖書閱覽.民眾休憩使用更沒有關係吧..如果真的要抵制...應該是去抵制那些所謂的個人紀念館吧誰要去集結抗議一下現在蓋好的一大堆個人紀念館威權時代蓋的一堆行館.民眾買不起房子.大概也只能到全台各地去看該威權人物住過的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