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2013/09/30 淡水上班車流

前年 去這 就有 意識 會塞了

為什麼 因為 在這個前年的 前年 我去了一次

他就是塞 到了前年 他還是依舊

到了 今年 看到 這篇文章 還真不覺得奇怪!!

我住高雄 不常上台北 但是這裡就是 給我這樣的印象!!
在高雄 !! 台南屏東 也有捲門服務 歡迎來電+賴 0955196630
這也是為何淡水會位居雙北主力區域房價之末
扣掉幾棟豪宅不算的話
若要追根究柢
基本上 淡海新市鎮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做
而現在更不適合開發
但現在 要淡海新市鎮兩萬人搬家 建商賠錢殺出
恐怕比不開挖中正東路還要更難

gishileh wrote:
這也是為何淡水會位居...(恕刪)

淡海新市鎮不應該作?所以大家都住大安中正區嗎
淡海新市鎮不應該作,那麼當年的信義計畫區該不該作?
如果信義計畫區不應該作,那大直重劃區該不該作?


知識以及常識的不足,常常會說出一些貽笑大方的話



多念點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要怪去怪那些阻礙交通建設之人
迷濛 wrote:
前年 去這 就有 意...(恕刪)
你好我是 wrote:
淡海新市鎮不應該作?所以大家都住大安中正區嗎
淡海新市鎮不應該作,那麼當年的信義計畫區該不該作?
如果信義計畫區不應該作,那大直重劃區該不該作?


知識以及常識的不足,常常會說出一些貽笑大方的話



多念點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若沒有淡海新市鎮只剩大安中正信義可住?它的好兄弟林口跟三峽呢?外縣市如桃園呢?這些都是交通比淡海方便快速的選擇,機能也好很多。

信義計畫區、大直重畫區有像淡海這樣地處偏遠而且只有一條路進市區嗎?

亂比一通,最後兩句話應該是你的自省吧?

你好我是 wrote:
淡海新市鎮不應該作?...(恕刪)

以居住環境來說淡水跟本不適合人住,早晚溫差變化加上近海,年輕還好,老了就知,淡水的地跟台北的差這麼大亂比一通,淡水只不過是被炒作起來的

金鼠 wrote:
以居住環境來說淡水跟...(恕刪)


現階段的確 如果不是非淡水本地人
或是因淡水工作定居 真的在淡水沒什麼好處
如果是要從淡水去市區 光時間油錢就不划算
地皮都是炒起來的拉 就跟前面說的一樣
房仲都會說 賣得嚇嚇叫都賣光了
然後說什麼 橋 景觀 然後開始在那邊騙
住過都知道 交通?爛的不是只有在挖的那一段
誰不知到淡水捷運站那邊兩線道 塞一堆公車 交通也好不到哪去

真的住下來才知道淡水有很多可以在進步的地方 當然幸好我還有內湖可以回

pinghg wrote:
現階段的確 如果不是...(恕刪)


有的人不住在淡水.只是來淡水觀光的人...不希望遮住淡水夕陽...
有的人買不起新市鎮, 只好一面唱衰新市鎮, 新市鎮多不好....
有的人認為過年期間將施工部分拆掉就不會塞車,過年期間去台北市也不會塞車啊...會塞車的就只是風景區吧....
有的人認為將施工部分拆掉不會塞車, 從竹圍段到台北市就可以知道順暢度, 那是因為紅樹林塞住了. 如果後面的出車輛當然少了
有的人認為不要開車, 騎機車就不會塞了.等騎機車塞時, 是不是要說用走路的就行了???

你好我是 wrote:
淡海新市鎮不應該作?...(恕刪)


我也覺得不應該做
明明知道交通問題沒解決
還要開發到二期
不是雪上加霜嗎

塞車的問題不是蓋高架、拓寬新馬路就能解決了。
所以環保團體的訴求並沒有錯。

淡水當地人想要好的交通,這是基本需求,也都沒錯。


錯在一開始的國土規劃,都市計畫,產業政策的失敗,
政府可以說放任發展、毫無規畫和方向,像個無頭蒼蠅一樣。

蓋捷運,不是把捷運蓋好就沒事了。
住房、交通、綠地、治水,本來就是互相關聯,無法切割。
不能東湊西補,花大錢只專注一樣,還可能遭上下其手,利益關係複雜。


一個國家,一個都會區,大眾運輸本來就該發展的。

20年前都會區人滿為患,土地價格卻不是天價,當時就該好好規畫了。

台灣最早的台北捷運,夠像樣,也是1990末期的事情了,對台灣來說太晚了。
更別提納莉颱風讓北捷全面停擺。


反觀,今天桃園捷運、台北捷運延伸,確實大肆擴張、興建速度快。
但這次興建捷運,嚴重偏向房地產,變成炒房工具。

國債債台高築,少子化,老年化,稅基流失(老百姓錢更少,投機業可以免稅壟斷甚至輔助)。

捷運路線最起碼也要2016年後完工,在我看來2016還沒完工的路線,
100%是空頭支票,把它當作詐騙集團就好了。


捷運太晚蓋,讓公路汽車大為發達,其實台灣很不適合開汽車的。
一來,吃油怪獸。
二來,台灣本土沒有汽車工業(裕隆就不談了),
鼓勵汽車,不就等於把錢往國外丟嗎?
小到日本車,貴如進口名車,幾十萬幾百萬的錢往國外丟...

弟三,公路發達,讓地方民代、黑道流氓,賺走暴利。
錢都被吃豆腐了,
與其把辛苦錢奉養政客,
還不如看台鐵捷運虧損,起碼對大家還有一點好處,虧損帳單大家也都知道,
不會不明不白、幾百萬幾千萬跑到誰的口袋。


最少也要和日本一樣,鐵路發達,
日本不少鄉村比台灣東部還偏僻,鐵路支線也到得了。

汽車是吃成本怪獸,比瓦斯、冷氣還恐怖,
我們不能不用汽車,但明明可以不必那麼依賴他。


油價上漲是長期必然趨勢,
全球已經不得以得開採費時費工的頁岩油氣,
成本比中東石油貴好幾倍。

用膝蓋想,
那麼多人靠汽車吃飯、交通,上班,上學,
每天通勤里程幾十公里,現在油價每公升40元,
老百姓怎麼過日子?

每天通勤10公里以上的最先遭殃。


現在捷運蓋不成(國債),汽車也行不通(油價低會塞車,油價高不能上班不能回家),
市郊地區危如累卵,長遠的未來早已死了。





  • 4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