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91109 wrote:
看來永和居民跟天龍國人一樣也有大頭症跡象,不願意跟中和相提並論,那要不要公投合併到臺北市,成為臺北市一區好了
永和的確和中和屬性不一樣
永和取勝的地方在於街道路小 所以兩側商店街動線比較不會被大馬路切斷
到處都有的逛 感覺很方便 然後因為沒停車位 路小也很難開汽車
以便捷的公車和捷運加上機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
房子多為老公寓 比較容易與鄰居建立關係
三座通往北市橋梁 分別是往中正區、北車的中正橋 往公館的經新生南路到大安區的永福橋
往公館經基隆路往信義區的福和橋
由於都是平原 所以能蓋房子的地都蓋了 公園比較少 也比較小
中和取勝的地方在於 保留了三大區塊的郊山區
包括靠近南勢角商圈的烘爐地風景區(包含華夏後山及景新公園)


靠近圓通錦和商圈的圓通寺風景區(包含中興公園)


及積穗一帶的三座小山崙-中和高中後山-四十張山(嘉穗公園)

元氣大鎮後山-外員山(員山公園)
及莒光路旁的饅頭山-自強公園

還有其他大小公園、運動場零星分布 按面積大小依序是
八二三紀念公園 10.8公頃
錦和運動公園 7.8公頃
明德公園 2.4公頃
中和區綜合運動場 約5000坪
安邦公園 1.1公頃
公路二村公園、清穗公園 皆約1公頃
----------------以上一公頃以上----
另有小於1公頃的小公園、綠地數十個
5~6公頃的永和仁愛公園已接近中永和邊界
中和也有比較多大型賣場,永和愛買及太平洋百貨 也都很接近中永和邊界
中和亦有企業園區 及大量銀行(包括從永和搬過來的台灣銀行)
所以在中和比較有機會住在附近同時有大型賣場、1公頃以上的森林公園、郊山風景區的房子且工作離家近
例如:安邦公園一帶 不但擁有安邦/公路二村兩座公園 也位在錦和運動公園和中和區綜合運動場之間
離威力廣場和COSTCO都很近 騎單車經圓通綠廊往圓通寺風景區也很容易
亦可經公路二村公園接上防汛路單車道到新店溪河濱 要到遠東世紀廣場上班也超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