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1

汐止尋屋趣-關於汐止的物件大家可以一起在此討論喔!

alecliang wrote:
之所以需要民汐線,就是因為不是走台鐵的路線,汐止的生活圈又不是只有沿台鐵的汐科站、汐止站。還有人口不少的社后、樟樹灣生活圈。台鐵捷運化或優化只是讓汐止站、汐科站生活圈的搭車人潮舒緩而已(不誤點?)根本沒解決整個汐止生活圈的交通問題。

汐止是可以不要有捷運,但請問往台北市
新開闢的平面道路還有什麼路線可選擇?更何況在各城市的本位主義下(柯市長不是說民汐線是盲腸線、等他有空再做?)台北市會願意開闢新的銜接道路讓他們自己的道路更塞嗎?南港內湖的居民不會抗議嗎?再說為了符合減碳,減少塞車,不就是鼓勵民眾要搭大衆運輸工具?

社后、樟樹灣生活圈應該對捷運有強烈的需求,那7%會改搭捷運的人,大概主要是這些區域的人。單就需求而言,這裡建捷運很合理,但就效益而言,或許人口數還是不足以撐起資金成本與執行難度高的捷運,所以才拖延那麼久。

alecliang wrote:
汐止天生地形狹長,可用的平面土地本來就不多,不當的都市計劃及政府的不重視而被犧牲,整個城市被鐵路、高速公路切割得支離破碎,新闢高架或地下化的大衆運輸工具不僅正確必要也是剛好而已。

台鐵與高速公路已經是高架化了,所以真正有需求的應該是社后、樟樹灣生活圈,但又有前述的效益疑慮。

alecliang wrote:
你知道城市的本位主義如何犧牲汐止的嗎?納莉颱風汐止大淹水,有很大的原因是台北市為了不淹水,所以對台北市的基隆河段截彎取直,結果變短的河道容水量變少,一有超大豪雨,河道水一滿就往上游的汐止漲,很快就滿出來往外流,因此使得汐止大淹水。

汐止的意思是潮水到此的意思,可不是淹水到此的意思。

嗯,汐止真的一直被當成次等地區看待。我想這不只是城市本位主義,也是「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而犠牲少數人」,汐止雖然人口不少,但和整個台北市相比仍是相對少數,對中央而言,當需要取捨時,汐止比較容易成為被犠牲的一方。
roosalsa wrote:
當大家都開車騎車時,當然可以說不需要捷運,但大家都在塞車跟走長到靠北又容易誤點的汐科站時,我不相信你會說這條捷運沒用...

我也這麼覺得,所以看到只有7%的人會改搭捷運時頗驚訝,然後開始思考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要捷運,改搭捷運的人卻比想像中少

roosalsa wrote:
連三峽跟鶯歌都有捷運了,說汐民線用不到,真的說不過去

和別的地區比時真的會這麼覺得。可惜汐止就是輸在腹地小,人家新北市西部那些區彼此可以連成一氣,腹地大,讓捷運效益倍增,而汐止則孤立在東部,只能和一樣沒什麼腹地的基隆同病相憐
只有7%的人會改搭捷運這個數據可能要去思考調查的時空背景

比如說我家方圓500公尺處就是沒有捷運站,那我為什麼要改搭捷運
以社后到東湖站就是要兩、三公里,這個就不方便,所以即便調查問到我,我也是興趣缺缺

如果我家就在捷運站旁邊(假設東湖站好了),還會覺得當居家周圍不遠處就有捷運,然後卻只有7%的願意搭乘嗎?

其次所謂的腹地說也是有問題的
這個是很主觀的說法且以台北市的觀點去看的
如果把汐止當作南港、內湖的腹地呢
明明汐止、南港、內湖是很緊密連在一起的,現在就是行政區劃分的問題被切開來
我相信這也是汐止的建設似乎都必須台北市同意的原因吧
(我們汐止居民應該要有『不顧台北反對』的勇氣才是啊)

至於基隆輕軌的問題,汐止很明顯是搭順風車
因為中央同意有這條路線,且這條路線有經過汐止
如果新北(汐止)和基隆可以共同把餅坐大,對汐止會是比較有幫助的

回想多年前板南線東移不斷有路線被做死的說法,所以不可能
但這次基隆輕軌規劃橫空現世之後,我有注意到似乎也有人提出可以開通的建議
(看看原本打算封路3年施作「新社后橋園道段道路北延穿越高速公路至康寧街路段」工程,現在真的會封三年嗎)
(對承辦人員來說,直接說不可行最快,但是大老闆說一定要的時候,似乎又會有轉圜的餘地)

交通建設是基礎建設,我看似乎除了汐止會有部分人嫌多之外,其他地區的人應該都很歡迎的。

ldw406 wrote:
我也這麼覺得,所以看到只有7%的人會改搭捷運時頗驚訝,然後開始思考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要捷運,改搭捷運的人卻比想像中少

和別的地區比時真的會這麼覺得。可惜汐止就是輸在腹地小,人家新北市西部那些區彼此可以連成一氣,腹地大,讓捷運效益倍增,而汐止則孤立在東部,只能和一樣沒什麼腹地的基隆同病相憐
bosimeiya wrote:
只有7%的人會改搭捷運這個數據可能要去思考調查的時空背景

比如說我家方圓500公尺處就是沒有捷運站,那我為什麼要改搭捷運
以社后到東湖站就是要兩、三公里,這個就不方便,所以即便調查問到我,我也是興趣缺缺

如果我家就在捷運站旁邊(假設東湖站好了),還會覺得當居家周圍不遠處就有捷運,然後卻只有7%的願意搭乘嗎?

那個調查應該是針對全汐止,不會只針對捷運站附近或遠離捷運站的地方。

我想把那篇分析找出來,可惜找不到,不過我記得那好像已經是幾年前的文章了,現在如果再做同樣的調查,或許結果會很不一樣,時空背景不同,的確不可同日而語。

bosimeiya wrote:
其次所謂的腹地說也是有問題的
這個是很主觀的說法且以台北市的觀點去看的
如果把汐止當作南港、內湖的腹地呢
明明汐止、南港、內湖是很緊密連在一起的,現在就是行政區劃分的問題被切開來
我相信這也是汐止的建設似乎都必須台北市同意的原因吧
(我們汐止居民應該要有『不顧台北反對』的勇氣才是啊)

你說的有道理,汐止、南港、內湖關係很緊密,應該視為一個整體的大區域來看待,所以就像你說的,行政區劃分才是捷運卡關的主因,若汐止、南港、內湖被一起劃在台北市或新北市,就比較不會扞格。

bosimeiya wrote:
至於基隆輕軌的問題,汐止很明顯是搭順風車
因為中央同意有這條路線,且這條路線有經過汐止
如果新北(汐止)和基隆可以共同把餅坐大,對汐止會是比較有幫助的

回想多年前板南線東移不斷有路線被做死的說法,所以不可能
但這次基隆輕軌規劃橫空現世之後,我有注意到似乎也有人提出可以開通的建議
(看看原本打算封路3年施作「新社后橋園道段道路北延穿越高速公路至康寧街路段」工程,現在真的會封三年嗎)
(對承辦人員來說,直接說不可行最快,但是大老闆說一定要的時候,似乎又會有轉圜的餘地)

這兩天有看到新聞,說新北市和基隆市有在研究要把民汐線和基隆輕軌整合在一起,這樣應該可以提升整體效益。

bosimeiya wrote:
交通建設是基礎建設,我看似乎除了汐止會有部分人嫌多之外,其他地區的人應該都很歡迎的。

汐止比較特別,這裡的交通建設真的很多,小小的河谷地已經有兩條高速公路與一條鐵路,又要再增加捷運與輕軌,實在很擠,會有人嫌多不奇怪。
高速公路和鐵路就是比較有趣的事了
現在有不少地方的交通瓶頸不就是他們造成的嗎?
康寧街旁的高速公路如果移到別的地方,說不定汐止交通的任督二脈就打通了
也許吧

ldw406 wrote:
汐止比較特別,這裡的交通建設真的很多,小小的河谷地已經有兩條高速公路與一條鐵路,又要再增加捷運與輕軌,實在很擠,會有人嫌多不奇怪。
bosimeiya wrote:
高速公路和鐵路就是比較有趣的事了
現在有不少地方的交通瓶頸不就是他們造成的嗎?
康寧街旁的高速公路如果移到別的地方,說不定汐止交通的任督二脈就打通了
也許吧

所以汐止真的很奇特,交通建設多,卻反而交通混亂
我提的康寧街旁的高速公路
基本上某種程度算是『經過』,你想要用一高可能也沒有多方便
但是他就排擠了很多連接到汐止區以外道路的空間了

或許可以想像一下
康寧街旁的高速公路變成一般平面道路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ldw406 wrote:
所以汐止真的很奇特,交通建設多,卻反而交通混亂
bosimeiya wrote:
我提的康寧街旁的高速公路
基本上某種程度算是『經過』,你想要用一高可能也沒有多方便
但是他就排擠了很多連接到汐止區以外道路的空間了

或許可以想像一下
康寧街旁的高速公路變成一般平面道路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你的意思是說,如果康寧街旁的高速公路變成一般平面道路,就會是一條很寬敞的連接內湖的大馬路嗎?(相當於把福德路和吉林街拓寬的概念?)
很接近這樣,但是比吉林街拓寬還有其他的好處,會打穿一道牆
少了這道牆,會增加很多可能性的
但~就是想法而已
且現在抒解康寧街交通的方案也要靠這條高速公路
只是以我的觀察
吉林街也好、康寧街也罷,這些交通流量往高速公路的似乎不多

bosimeiya wrote:
你的意思是說,如果康寧街旁的高速公路變成一般平面道路,就會是一條很寬敞的連接內湖的大馬路嗎?(相當於把福德路和吉林街拓寬的概念?)
bosimeiya wrote:
比吉林街拓寬還有其他的好處,會打穿一道牆
少了這道牆,會增加很多可能性的

你是指交通方面的可能性?還是各方面的可能性?(例如少了遮蔽視線的東西,讓天空看起來更開闊)
  • 167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7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