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acwu0924 wrote:
審計處要批點的多了去...(恕刪)
求好心切而已,以目前來看損益兩平時間點不容樂觀,即使漁人碼頭通車單日平均人數最多也一萬多。
如果以現在一天平均9000人次來看,等同一天來回不過約4500人搭乘輕軌,真的太低太低,,新市鎮外出工作的人不只這些而已,明顯還有很多改善地方。
人口進駐太慢,如果要靠人口成長增加搭乘人數有緩不濟急。
最快的方式就是砍公車,路線重複高的公車路線要先砍,短期目標是明年漁人碼頭那段通了以後日均先達到2萬再說。
另外家樂福前那塊地要加速開發,既然要發展轉運站,那就是弄成跟南港與松山類似方式,下面商場上面大型商辦,這個點還算有潛力。
輕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通勤人口運輸效益只有一半,早上往崁頂車箱沒什麼人,晚上往紅樹林車箱人數太少,最終還是在地產業問題。
msds wrote:
求好心切而已,以目前...(恕刪)
對啊,不過我想延線的效益是會慢慢的浮現出來的。
以目前的客群來看,主要還是以延線的居民為主,而延線居住的人口數,若以目前淡水區公所各里的資料來看,人口數大約在40000人左右,但若考慮一般人搭乘交通工具的特性,距站400米應該是大多數使用者能容忍的距離了,以此來計算,目前延線的潛在使用人數應該還小於這個數字,但無論如何,就大眾運輸工具的使用率來看,有超過10%以上的人在搭乘使用。就比例上來說不可謂不高了,只是對比起營運的目標,仍有一段不算短的路要走就是了。
其實考慮到新市鎮的特性,人口數40000人有時甚至不是實際的人口數,以個人主觀的經驗來說吧,當初房子交屋的時候,我就將戶籍遷到淡水了,但是,直到周遭的基本機能到位之後,我才真正的入住淡水。所以我想輕軌的效益應該會讓延線原本在觀望的住戶,願意搬進來了吧^ ^
至於輕軌對延線各站的效應,那也是需要時間去發酵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我覺得是淡江大學站。
我認為目前淡江大學學生的使用率是偏低的,其一,當然是目前學生日常的使用習慣及住處,但相信有許多的學生,會慢慢的找價格合理,又臨輕軌的住處吧;其二就是從淡江大學站到淡江大學的延路還太荒涼了,這會讓不少的學生怯步,例如我女兒。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她其實是排斥坐輕軌的,寧可從淡捷換車,或坐到台電宿舍站走路過去,即便距離差不多,她也覺得安心一些。但現在她已經能接受搭乘輕軌了,我問過她原因,她說,原來她發現放學搭輕軌其實蠻方便的,但早上要趕課的時候,要跑去教學大樓就會有點遠,因為起床起的晚,哈哈哈哈。
所以我也算是透過自己實際的搭乘經驗,及我女兒搭乘習慣的改變,直接或間接的認為,淡海輕軌會愈來愈好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