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 worte:
三四年交通黑暗期,不...(恕刪)
這個部份倒不致於的,以C型路權的道路施工,加上提到會採用預鑄工法,故可能會採分區階段實施的方式,且主要工作採用夜間施工,加上路段也並不很長,其實日常對週遭店家的衝擊是有限的。
至於每一區塊的施工時間,主要影響的是地質狀況、土壤改良、每一區塊的施工範圍、基礎開挖、吊鑄及回填、氣候因素等。所以才需要參與說明會的人員將重點放在這,這樣才能讓人容昜明白、理解且接受的。
在我們排定施工工期時,通常都會做這樣的考慮:例如希望每一區段的施工工期不超過7天,如此就會決定了每一個工項的合理工作天數及施工範圍等。以C型路權的施工為例,可以規劃為施工期間保留兩側的人行通路,每次施工範圍不超過30米,且在有限的施工時間完成後即拆除圍籬及開放使用,這樣就可以將對店家的影響降到最低了。
我常戲稱這種工程就像是打戰一樣,從施工開始即要全神貫注,馬虎不得。
當年我在規劃某一處隧道的頂拱施工的時候,為了要追上仰拱的進度,那段時間也是全員24小時處於備戰狀態的。只要條件一達到標準,立刻進到下一個階段,直到達標為止。
在規劃某一個快速道路預鑄擋土牆及路工工程的時候,所涉及的條件更加的複雜,也是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之下,順利的完成並開放通車。
至於需要連續24小時施工的滑模工程就更不用說了,最大的難度是在預埋件及開孔,這些都需要在升模條件達成前完成,一旦錯過了,那後果將會非常的嚴重,暫時停工事小,有時甚至需要打掉部份結構重做的地步。
事實上我認為施工難度較高且不昜掌握的地方,是在延河岸的路段,看似對商家的衝擊較小,但依經驗來看,此區域的地質狀況複雜,施工工法及難度都較高,基礎是否能達到符合輕軌的承載標準,且又要能控制成本,降低對週遭環境的影響,才是這個工程最大的挑戰。
但我相信以目前國內的工程技術,應該都能夠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