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in8899 wrote:最近淡江大橋的新聞又不見了...這座橋真可以是政府效率爛的經典建設之一...20年前就計劃的建設, 現在居然還在環評......(恕刪) 最近到檳城出差,在飛機上看到檳威大橋嚇一跳原來馬來西亞20年前就蓋出這種橋總長13公里,而且現在第二座檳威大橋也快完工了憑甚麼馬來西亞可以,台灣卻要這樣內鬥下去必要的建設就要趕快做一做,別拖拖拉拉的很擔心以後台灣的競爭力都被磨光
題外話,不只比不上馬來西亞,我們連菲律賓比不上,以後不是菲勞或泰勞,而是台灣的勞工(台勞)要去菲律賓和泰國賺錢回台灣,我住淡水,我支持建淡江大橋,如果我要進台北市我還是會走中正東路,但如果要上高速公路或往桃園、鶯歌、新店、等地,我當然就可以走淡江大橋。資料來源 我好不想輸給菲律賓
wrote:公視有...愛憎淡江橋, 解套....?.(恕刪) 下面這則引述自住展房屋網的報導, 在地淡水人也甚為支持,請新入籍淡水的人能早日習慣搭捷運, 別吵著建橋, 以利永保淡水特色, 感恩!明年選舉到 淡江大橋再度浮出水面? 儘管相關人士一直強調,這條橋將可改善淡水聯外交通,但從最實際的層面檢視,甚至以一般常理判斷,此宣示恐怕有誇大之嫌。研議15年的淡江大橋,24日傳出通過環保署環境差異影響分析,啟動施工在望。然而,儘管相關人士一直強調,這條橋將可改善淡水聯外交通,但從最實際的層面檢視,甚至以一般常理判斷,此宣示恐怕有誇大之嫌。負責淡江大橋規劃的交通部公路總局指出,淡江大橋總經費147億,新北市府內政部(淡海新市鎮發展基金)及該局三方分攤。主橋(單向)將有兩個汽車道,機車道、自行車道、人行道各一,並於主橋中央規劃輕軌捷運,橋寬44米,未來將納入台61線快速道。而以設計加施工約6年10個月推估,最快可望於民國109年完工。以執政黨立委吳育昇為首的某些地方人士,強烈支持興建此橋,還形容可媲美舊金山跨海大橋,並解決塞車問題。公路總局則稱橋完工後可縮短八里、淡水間路程,節省30分鐘,三芝、萬里、淡水等地往來桃園機場也將更方便,還可銜接台64線,輕鬆抵達台北市都會區。然平心而論,上述說法並不全然正確。的確,淡江大橋或有媲美舊金山跨海大橋的機會,八里、淡水兩岸往來也會縮短時程,甚至北海岸(含淡水)往新北市及桃園方向,也不必再經由北市,可經淡江大橋銜接台64線再直上二高,當然更順暢。然而有關解決塞車,或輕鬆抵達台北市都會區的說法,就真的有待商榷。因為按常理,如果今天淡水居民要到台北市區,真的會繞遠路,先借道八里接台64線,繞了一大圈後再進到台北市區?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然而淡水聯外交通的真正瓶頸,就是往返同為淡水河右岸的台北市都會區,不是左岸的新北市端;故從紓解交通的角度,淡北道路才更具此功能。說實話,淡江大橋的真正功能,除了讓東北海岸往返新北市及桃園端多一條動線選擇外,可能就如另一位公路總局官員所稱,為擔負金山、萬里等區的核災與防災避難功能,或未來新北市規劃八里五股捷運線時的共構橋樑。當然,無論淡江大橋或淡北道路,仍一定會對當地現有自然環境觀光資源造成衝擊,堪稱兩面刃;不過對橋左岸房市,則絕對是利多。因為交通建設定案,房價較低一邊通常立現炒作情事;就淡江大橋鄰近的八里來說,竟有(新北市)議員喊出一坪70萬的價碼,則實在有點離譜!根據住展企研室了解,現在即便淡水紅樹林這邊的景觀高樓層戶,也不見得有此行情;當然淡江大橋一旦定案動工,按照往例,八里地價、房價肯定翻漲,因此推測很可能有『消息人士』已卡好位,準備坐享漁利。只不過如前分析,淡江大橋的功能被誇大或渲染,因此市議員說的(八里)房價上看70萬/坪,聽聽就好。另外,等著坐享淡江大橋炒作之利者,或許只高興了24小時;因為隔日立刻有消息指出,淡水河底可能有古代戰役文化遺址,因此環評委員表示應先調查清楚。據此,一天前的『如期動工』,立刻出現新變數。只不過住展企研室認為,這回淡江大橋『再度』浮出水面,真正原因恐怕還是明年又有選舉!沒錯,除了其功能性被誇大、興建必要性備受質疑外,選舉,或說選票,恐怕才是淡江大橋這15年來始終載浮載沉的真正『變數』!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 (4/26)
hsp09 wrote:然而有關解決塞車,或輕鬆抵達台北市都會區的說法,就真的有待商榷。因為按常理,如果今天淡水居民要到台北市區,真的會繞遠路,先借道八里接台64線,繞了一大圈後再進到台北市區?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恕刪) 會的.我現在從新北市到淡水,就是走64到蘆洲後,再走關渡大橋轉淡水.時間上,比起走市區去淡水省太多了.
lorrentin wrote:我也會走64 老家在新店,走64一路到底...(恕刪) 反過來走台64一路到底很快就到八里囉, 八里重劃區有120公頃, 入住八里也是個選項吧?那麼愛建橋, 務實點, 先按環保署的規定把水下文化遺產(聽說有黃金?)搞定吧?還有環委開的許多條件, 例如 "鳥變少 就停工", 也要問問小鳥?? 真是鳥啊沙崙海岸水下沙灘陸續流失變成危險海灘的問題是否要先搞定吧?? 長期來看會不會流失附近海岸?不然環評、環差評會不會永遠做不完?? 贊成反對建橋雙方在那邊窮緊張? 官員卻在涼快?政府單位,及那麼專業的環評委員,還有環團那幾隻小貓咪, 到底有沒有追查和講出全部真相啊??甭論景觀了, 橋型未選定, 那更有得吵吧?環委開條件:鳥變少 就停工 (比照蘇花高?)淡江大橋環評委員開出條件,要求啟動國內少見的「停工復育機制」。由於淡江大橋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常見雁鴉、鷸科等冬候鳥,一旦這些指標物種少於一定數量,工程將立即喊停。手上握有台北港等地物種多年來的監測資料,環評委員、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培芬廿三日在會議中強調,當地有非常豐富的海、陸域物種,顧問公司調查卻草率有缺陷,調查點位、時間、物種都不確實,將來一旦生態受到破壞、物種減少,將難以復育也無法證明是台北港、淡海新市鎮還是淡江大橋造成。國內環評提出「停工復育機制」並非首次出現。三年前墾丁國家公園內京贊大飯店開發案時,也曾針對螃蟹訂出「停工復育機制」,當數量低於一半以下,就必須停工做復育;去年蘇花改善工程也針對白頭翁、麻雀、綠繡眼等九種指標鳥類,若連續兩次調查少於九十七隻就要停工。李培芬指出,當開發必須在生態敏感區域動工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啟動這個機制。目前公路總局提出溼地保護對策,較針對黃鸝繁殖季節加強生態監測,補償措施生態研究計畫則以鷗科、雁鴨科為主。李培芬表示,大多數行經此處的鳥都是冬候鳥,常見雁鴉、鷸(行鳥)、長白鷺等,牠們會因為噪音、汙染,或是工程對整體環境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而減少數量。相反地,也可以從減少的指標物種,看出環境哪邊出了問題。李培芬曾一九九一年至二○○一年調查淡北地區生物多樣性,直到最近仍持續觀察。他發現,當地歷經汙水處理場、淡海新市鎮及台北港後,物種、環境確實受到影響,淡江大橋應利用機會啟動「停工復育機制」,告訴全民蓋大橋並沒有破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