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之音 wrote:
最主要是街道推縮和安全性的問題尤其是特區內外間隔的大馬路特別是一個感覺性和使用性上的問題
年輕的成年男感受不大
但是一個家的成員大都包括有老人小孩和女人(這三個族群的感覺最為深切)
而最後的影響也完全的反應在房價上(導致各特區及重劃區內外價格的斷差)
所以為何我只提小學(因為國中影響就小多了,而且小學以下大多是由家中的女人或老人帶上學的)
你提到的鹽酥雞只是欲以最離譜的來蓋全如果你認為這種可以生存在北大很愉快的話那你的思考範疇我真的很意外???
北大目前在食的方面無論是外食或是自煮的基本機能在完整性上的確的蠻強的絕對不會輸給已經發展二三十年以上的台北市的社區機能
這是很多我在新北市看到的重劃區所欠缺的
久違了,說的真的不錯,但是可能有小誤會,
1.北大的生活機能本來就沒有問題,人多了,機能就起來了,我之前發言很清楚的回答過---傳統生活機能是很容易替代與建立的----只要要求的生活機能不是特殊的形態,其實任何一個大小都市生活機能都是沒有問題的.
2.所謂的---鹽酥雞只是欲以最離譜的來蓋全----這個不是我說的,這個在北大甚至於許多重劃區的對話中常看到,我只是提醒,生活機能的好壞不要單以自我的感覺為重心,很容易鬧笑話.
3.為什麼我會提及新板特區小學的陳述?因為我曾在那旁邊工作5年多,天聖兄,從新板特區任一塊走路到海山國小,完全不會經過任一塊舊市區的街道(雖然舊市區街道也並不糟),因為新板特區與海山國小之間只隔著體育館前廣場,道路退縮應該有超過100公尺以上吧,所以拿這一點來提有不正確的地方.
以上說明,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