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砲自立被包養 wrote:
小弟淺見提出討論現...(恕刪)
下面是淡北快的規劃圖,看了之後就一目了然,到底單純的分流關渡大橋,還是改善淡水-台北間的交通狀況了


起、訖點分別接登輝大道及大度路,目的性已經非常的明確了
淡海大橋配合國道61及64,可以有效的縮短西部進入東北海岸線的距離及時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梳鈕,等於是為北台灣的觀光產業開啟了一扇大門,同時對於出口業也是一大的助益
關渡大橋本就是五股方向進入淡水的一條重要路徑,但同時他也是台北方向進入淡水的一個節點
這意謂著同時有來自兩個不同地方的車流,匯入同一個等級的道路,所以這條路會變成是1+1=1或<1的效果,也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情況,並以為塞車的原因是在關渡大橋。但要說這誤會太大了,關渡何其無辜,得背負這樣的罪名呢 ?
從實務的角度來看,您覺得是從五股經關渡進入淡水的車多 ? 還是從大度路經關渡進入淡水的車多呢 ?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經驗都是從大度路進到關度的車流多
同時,請在看淡北快與現有平面道路的重疊區域,就可以知道他具有改善現行平面道路交通狀況的積極目的,而不是只是一個關渡大橋的分流而已
再來,由登輝大道下平面,還是那個1+1=1+1的概念,所以可以進一步改善紅樹林-淡水捷運站的交通狀況
所以再怎麼看,也不該把淡北快當作是"分流使用關渡橋車流"啊
我們要了解一個觀念,道路的目的,起於點到點的連接,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在促進地區的均衡發展
所以站在實務的角度來看,淡北快都有其改善淡水交通的必要性,所以核心問題只是在怎麼蓋,如何蓋而已。但絕不是像目前的環評委員所給的意見,不僅瞞盰,還不能就事論事,將心比心,苦民之所苦、所怨,更以一副高高在上之姿,在言語上極盡羞辱之能事。
例如委員可以針對紅樹林的復育計劃提出疑執,可以針對疏解交通的模組及效率提出議異,可以針對施工中的環境保護措施發表意見,可以針對施工中的大型車輛增多,可能造成的交通衝擊等問題提出看法,甚至於對於基礎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提出他們專業的建議。相信這些都會是大家所樂見的良性溝通,因為對環境多盡一分心力,就是多給未來播下一個善良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