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7

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 II )

issacwu0924 wrote:
建設首重規劃,規劃需...(恕刪)

感謝issacwu0924大提點
小弟想聊聊淡水的歷史
古早前整個北台灣都稱為淡水
早期大淡水的港口就在八里十三行處
後來清朝台北城發展起來
港口轉移到淡水河北岸
也就是現在淡水區
日據時淡水河淤積和軍事防衛目地(防對岸)
轉經營基隆港(背對岸)
之後因國共內戰
淡水港口功能持續遭封鎖
淡水港因此從世界著名港口退下
可惜了淡水港優越的地理位置
它可是英法聯軍打到北京指名開港的

續叨叨談這些
想告訴大家大淡水概念
淡江大橋打通淡水河天塹
回到最早以前八里作淡水港情況
八里淡水合作(以前淡水警察局還管到八里)
八里發展物流中心提供在地就業機會
淡水、林口提供居住地
完善機能減少仰賴台北市中心
最後形成雙中心共榮
淡北道路未來肯定有需要
但不是現在優先選項
全力挹注淡江大橋
提前通車後再評估淡北道路的興建
如此淡北道路才能蓋的更好、施工更不影響交通
關心淡海輕軌系統第一期工程藍海線
2019-07-08
機廠道路工程

V27車站月台花崗石地磚

V28車站&濱海路三段(後洲路口)

那塊地如果拿來蓋醫院,老實說我覺得頗糟的...應該蓋休閒設施或商場或大型公園...都比蓋醫院好。不遠處就有馬偕了,蓋那麼多醫院要做什麼?
APPLE I wrote:


新市鎮內建商拼命...(恕刪)

iamasusan1125 wrote:
那塊地如果拿來蓋醫...(恕刪)


其實那塊地可以BOT蓋淡水行政中心的60層以上指標複合性大樓.可以結合商業醫療及行政部門辦公單位,可以有警局消防隊、中型醫院、倉儲、超市、百貨,外圍空地可蓋休憩小花園,然而新北市就可引進更多的公司來此大樓進駐當辦公室就像紅樹林附近的商業大樓一樣來增加新北市政府的財政收入。
我私心期待淡海的未來有個類似林口長庚養生村的養生中心
別說淡海冬天又冷又濕
室內空調可以解決的問題
就不是問題(也許該關心台灣沒核電後電力夠不夠)
更何況養生中心對年長資深公民的照顧
氣候、環境等因素都會考慮的

淡海綠地多,隨便走一圈,活動範圍都很大
年長者踏出中心就有寬廣的活動空間
可滿足鄰近外出的散步、運動等需求
有養生中心,相對地就會有醫療相關單位進駐
也許不到醫學中心的規模
該有的適當規模應該也會有

交通的完善,也是優點之一
輕軌結合捷運,再不然公車或中心本身的接駁車
都算非常成熟及方便了
生活機能在各種交通工具都可輕易到達的範圍
算是很便利了

批評淡海者大多都說
這麼遠,上班距離就是大問題
養生中心的居住者該不會有這種問題吧

台灣已是高齡老年化的社會了
養生中心只要是各項條件都完善
可吸引各地各區域的年長者到淡海生活
也是促進淡海更為活絡的方式之一

全齡宜居城在淡海,似乎只欠東風了
希望環評委員支持淡北道路,能有一條安心回家的道路


嘴砲自立被包養 wrote:
感謝issacwu0924...(恕刪)


理性的討論是很有趣的^ ^

其實從幾次的對話中會發現,您只是希望對淡北快做更審慎的評估,也希望淡海大橋能發揮預期中的效果,降低淡水進出對現有聯外道路的依賴,只是我們的著眼點不太一樣罷了

在做道路規劃的時候,我們會去定義道路使用的主要目的,然後給予分級,並以相對合理的施工法及成本去施作。每個規劃都可以分為短、中、長期去分別探討,從而找到較合適的方式,去達到施工後的目的。

所以我會把綠山線定義為提供延線居民進出淡水及新市間的大眾運輸
會把淡海大橋定義為串連西部海岸與東北海岸線的重要梳鈕
而對於淡北快,則是淡水進出台北的替代道路,用以解決中正東路車流過負載的問題

這三個的人口群會有所重疊,但在道路使用的分級、分工上卻是明確的,亦即每一條道路通車之後,都能創造一部份的市場機會,並降低對環境程度的一定衝擊

如我之前一再的強調的,關於淡水的發展和交通等問題,我一直是以八里-淡水-北投這一個大的區域來看待的,因為惟有如此,才能更客觀的去評判目前的問題,以及對將來發展的願景

如果我們去整理一下交通運輸資料會發現到,淡水捷運通勤人口(含淡水、紅樹林及竹圍)約佔總人口數的1/3
同時中正東路尖峰時段車流超過2000輛/每小時
這部份在淡海大橋五年後通車之後會不會有什麼改變呢 ? 若以目前淡水發展的速度來看,5年後人口數會突破18萬人,且通勤依地緣的需求短時間內仍不會改變,這意謂著,所有目前我們所討論的現況,在5年後仍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也許在通車之後的3-5年,會有部份人的改變了通勤需求,這意謂著自現在起至少8年內,淡水對外的交通仍不會有所改變。
8年後,也許因為一個時機點,環評通過了,淡北快重新啟動了,但淡水的交通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就被往後拖延了至少8年的時間。
很多時候,時機點過了。
說個笑話,例如台灣的缺電危機,只要把台灣的經濟搞垮了,企業出走,工業區關門,那台灣的電就一定足夠了。
但我相信,這結果絕不是您樂見及期望的。

淡水的交通問題,需要三箭齊發,淡海及淡北改善聯外交通,輕軌改善對內的接駁及降低大型交通工具對現有道路的影響。如此在地理優勢下,八里-淡水-北投能夠成為一個觀光及經濟的共榮圈,有機會形成一個類似小香港的存在。而這也是我對淡水的最大的願景了。

會寫這麼多,其實更多的是對環評委員以政治掛帥的不滿,而不是擔心淡北會不會蓋。因為淡北會不會蓋在我心裏早就是個假議題,不過就是時間早晚罷了。但是拖的愈久,淡水發展的夢的可能性就愈小,小到我都快忘記當初喊亞太營運中心時,台灣的經濟是有多麼的生氣有活力了。






希望環評委員支持淡北道路,能有一條安心回家的道路

2019-07-09
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9日表示,美中貿易戰對台灣來說是挑戰也是契機,目前已有超過4300億元的資金回台,台商資金回台年底有可能破7,000億元,同時,預估到2025年台灣總計將有4兆元的投資,這幾個兆元將撐出台灣在地發展動能,「台灣未來二十年產業發展是非常堅固的!」

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強調,新北市政府招商團隊不僅提供高效率的行政服務,鬆綁上更是一大突破,除在5個月內成功向中央爭取到「淡海新市鎮實施整體開發前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管制辦法」的修正,解套淡海二期廠商增、擴廠困境。

解套淡海二期廠商增、擴廠困境,只是應急手段,代表中央地方還有很多事待加油


解決淡北道路環評問題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現有的中正東路蓋高架快速道路
既可解決淡水交通問題也無環評委員反對
短期的車道施工陣痛 總比永遠蓋不起來好
不是嗎
  • 18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