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葉-YEH wrote:
水管公園海堤建設,答覆如下:
敬愛的市民您好: 感謝您來信對市政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本處說明如下: 海堤平台屬內政部營建署維管範圍
感謝您的用心, 個人也認為此地可以有更大的觀光休閒用途. 不過看到新北市政府這種制式回函, 就知道他們不想有任何作為.
儘管是屬於內政部營建署的權責, 但是如果有心要做, 應該把它當一回事積極跟內政部營建署協調, 如果是經費問題, 甚至可以表示新北市政府願意負擔, 因為畢竟可以促進整個淡水的發展跟增加休憩空間.
把問題丟給內政部營建署, 這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單位, 怎麼可能會有任何結果.
必須要有認識的民代, 議員等建請新北市積極進行協調溝通才有可能, 一般民眾他不會理你...
嘴砲自立被包養 wrote:
感謝不長眼大提出問...(恕刪)
建設首重規劃,規劃需要有目的、有前瞻,還要考慮到現實的狀況
現況之一就是,中正東路平日裏常維持在每小時2000部車以上的車流,這狀況會不會隨著淡海大橋的通車而得到改善
會,但是效果有限
因為若是淡水仍持續穩定的向上發展,平日惟一往來台北的道路就會持續保持這麼大的車流
接著談到淡水的產業,淡水現有的產業不足以支撐在地的就業需求、人口,但同時,淡水也錯過了/不再適合開發工業區
即便是要強行開發工業區,假設工業區提供的就業人數超過2萬人,那試想一下淡水區內有那一條道路可以在上、下班時段在短時間內能負擔2萬個人的運輸量的 ? 所以勢必衍生出其他的交通問題,同時企業主在幾經考量之後,更不會冒進,然後就掉進了開發失敗的死胡同。
所以問題還是要回歸中正東路是否已經負荷過重的問題,以及中正東路是否能承載淡水將來的運輸量上頭
先說現況
中正東路尖峰車流超過每小時2000輛車,平均車速約僅能維持速限的20-35%,從交通運輸的角度來看,是極沒有效率的。同時還會造成能源的損耗及空氣污染
再說展望
八里-淡水-北投可以說是北台灣觀光的疏鈕,可串連大台北大部份的風景區,同時以觀光拉抬商業,才有機會逐步的就業在地化,但與此同時,卻要負擔可能更多進入淡水的遊客及就業人員
亦即無論是現在及將來,淡水的對外交通都有極高的需求及被改善的空間
除非淡水不僅發展停滯,甚至連觀光產業都出現大幅衰退的現象
所以如我一直強調的,改善淡水的交通,並不單只是為了服務在地居民,而是淡水的地理位置,註定了他不能也不應該沉默
還記得台灣曾經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位置嗎 ?
原本亞太營運中心不會只是個口號,但是因為政治,他最終成了口號,同時漸漸的變成了四小龍之末,只能看著其他地區絕塵而去
新北市政府就讓覺得沒有作為...行政中心站在中北路二段也可以寫錯成中山北路一段,這些官員沒在驗收審查的?


2019/07/09
【記者葉柏成新北報導】百餘位有意願回台投資企業,以及海基會等產官學界代表,今〈9〉日踴躍參與新北市府舉辦的「新北駐實力 台商新契機–台商回流交流論壇」,期透過搭配招商一條龍服務接軌中央資源,解決台商投資「五缺」問題,並且以實際行動陪伴台商深耕新北,讓新北能夠與回流台商共創雙贏。
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指出,中美貿易戰牽引世界產業布局的變動,許多回流台灣投資設廠的企業,首先遭遇到的挑戰就是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才等「五缺」問題,以及如何快速落地投資。
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表示,迄今已落實逾700億元投資金額,超過6,500個就業機會。此外,台商回流專案小組執行至今,也已服務19家於大陸地區亦有投資的台商,加上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轉介的4家企業,累計已服務23家回流台商,投資金額超過2,300億元,後續也將持續海基會、台商組織等對接關懷服務,傾聽企業的聲音,營造友商環境。
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強調,新北市政府招商團隊不僅提供高效率的行政服務,在企業落地投資開發的法規鬆綁上更是一大突破,除在5個月內成功向中央爭取到「淡海新市鎮實施整體開發前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管制辦法」的修正,解套淡海二期廠商增、擴廠困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