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7

淡海新市鎮- 房事討論區 ( II )

因應台商回流 內政部允許新市鎮有限度增建廠房
2019-06-13
內政部宣布,為協助台商產業重心回流,以及讓產業持續留在台灣,13日通過之「新市鎮特定區實施整體開發前區內土地及建築物使用管制辦法」第6條修正草案,放寬在新市鎮未實施整體開發地區,既有工廠可以在鄰近的土地申請增建臨時廠房。


內政部表示,過去因為新市鎮開發時間比較長,很多廠商紛紛外移到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地區,但最近因為中美貿易戰影響,台商陸續回流,卻又無法立刻找到適合的土地,因此除了在高雄新市鎮籌設產業專用區及科學工業園區,提供產業新設廠房所需土地,也希望從法規著手。

內政部表示,本次修法主要針對新市鎮未實施整體開發的地區,既有的工廠可以在鄰近的土地申請增建臨時廠房,不過為了避免臨時建築過度發展,新法也規定,申請增建臨時廠房鄰近土地面積,不能超過既有廠地總面積的2倍,並以申請一次為限。

內政部強調,原本新市鎮特定區未實施整體開發前地區的合法工廠既有廠地,是以「樓層數」作為管制原則,但這樣的做法已經不符產業需求,已不敷所需,因此參考淡海、高雄及林口新市鎮特定區所在的各直轄市施行細則,增訂容積率及刪除廠房樓層數的限制,讓新市鎮發展,更符合工業區立體化趨勢。

對於公告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者,請於本公告刊登公報之次日起40日內陳述意見或洽詢:
(一) 承辦單位:內政部營建署
(二) 地址:臺北市八德路2段342號
(三) 電話:(02)87712714

共三大重點。
首先在新市鎮未實施整體開發地區,既有工廠可在毗鄰地增建臨時廠房;
第二,增建面積不得超過既有的二倍,且申請以一次為限;
第三,刪除樓層限制,以利工業區立體化。




mummypipi wrote:
因應台商回流 內政部...(恕刪)


好山好水變成高密度立體工廠煙囪四起也沒比較好,反對
新北市政府2019.04.03於市政會議報告新北市長侯友宜施政成果,包含都更三箭、青春山海線、北北基宜桃觀光旅遊大串連、招商突破1,000億、工業區大變革等。
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全球產能調適,以智慧制造為基礎之全球分工,回台配置在淡海二期,現階段仍待處理土地相關議題,預計投資金額超過20億元。


johnson0429 wrote:
輕軌這立意良好,就是...(恕刪)


有點道理。原本規劃中,綠山線是給未來居住淡海新市鎮者通勤用,非觀光用。真正觀光用其實是藍海線。也許是因為時代背景關係,被大家錯誤期望了。很多時候,看人看事都需要客觀一點,一味批評卻無合理分析一點都沒幫助,像你這樣提出見解,反而是很不錯的。

mummypipi wrote:
https://ww...(恕刪)


我也覺得侯市長很有魄力。記得以前的淡水居民都很純樸,遇人都很客氣也熱心也會禮讓。因此在淡水待了7,8年。沒想到現在這種事情也發生在淡水。人真是最可怕的動物,尤其是充滿著莫名恨意和莫名怨氣的人類。
前議員呂子昌承諾表態無償捐地開路
2018年6月15日
前議員呂子昌今表示,市府如能提出新市一路二段開路具體計畫,他完全配合,如果經過他或子女持有土地,願意率先無償提供開路。

呂子昌表示,他的祖先落地生根迄今200多年,是第11代、我的子女屬第12代,一直與淡水共生共榮,我當然很願意為了地方的發展全力配合、同時同意將土地無償提供給新北市府作為開闢道路之用。

工務局︰須先都計變更

新北市工務局表示,道路開闢涉及都市計畫變更,淡海新市鎮開發案是內政部營建署開發並完成都市計畫後,移交新北市政府管理,農業區的地主曾提出區段徵收和市地重劃等方案,不希望一般徵收,不宜在都市計畫尚未變更為道路用地前,先在農業區開闢道路。
有港媒--香港經濟日報乘勢製作移民台灣懶人包
香港人移民首選新加坡、台灣
香港人在台灣首選台北及淡水、


路透社:憂引渡條例 香港富豪開始轉移財富
2019年06月15日
路透社週五(6月14日)引述熟悉交易的財務顧問、銀行家和律師的消息,一些香港富豪因擔憂香港政府通過《引渡條例》修訂,已開始將個人財富轉移到海外。

如果《引渡條例》成為法律,香港將允許大陸引渡嫌疑人到內地接受審判,同時大陸法院可以要求香港法院凍結和沒收當事人旗下跟大陸所稱罪行有關的資產。

路透社報導說,一位參與交易的顧問表示,一位香港富豪已經開始從其在香港的花旗銀行帳戶轉移超過1億美元到新加坡的花旗銀行帳戶。該富豪擔憂,自己可能成為中共的政治打擊目標。

一家不願透露名稱的香港國際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負責人證實,其客戶已將資金從香港轉移到亞洲他國。
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2018年的一份報告,香港是富翁最多的一個地方,私人財富超過1億美元的富豪有853人。


投資移民各國之最低投資金額門檻比較如下
投資移民美國需至少50萬美元(約港幣400萬)、
投資移民到加拿大(魁北克)需要160萬加元(約港幣950萬)、
投資移民到新加坡需要250萬新加坡幣(約港幣1450萬)、
投資移民英國需至少200萬英磅(約港幣2000萬)、
投資移民到澳洲需要500萬澳元(約港幣3000萬)。
投資移民到台灣需要800萬台幣(約港幣160萬)。



mummypipi wrote:
前議員呂子昌承諾表...(恕刪)


看起來是因為女兒要選舉了,所以才有的動作呢。
清爽小雨g wrote:
有點道理。原本規劃中,綠山線是給未來居住淡海新市鎮者通勤用,非觀光用。真正觀光用其實是藍海線。也許是因為時代背景關係,被大家錯誤期望了。很多時間,看人看事都需要客觀一點,一位批評卻無合理分析一點都沒幫助,像你這樣提出見解,反而是很不錯的。


其實大部份的批評者是選擇性的批評的,所以會漠視綠山線和藍海線在使用目的上的根本不同
目前輕軌每天的使用人數約在8-9000人左右,以延線約2-3萬的住戶人數來看,初期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了。後期隨著車輛的增加,尖峰段班次的增加,紅樹林轉乘空橋的開通等等增加便利性的措施,搭乘人數應該會再有進一步的提昇。

我們可以透過南北輕軌搭乘人數的比較,了解到什麼是有遠見的規劃

以高雄輕軌為例,每個月的搭乘人數約15萬人,這還是在已經營運了兩年之後的成績,所以財務平衡的缺口相當的大,同時因為沒有產生使用的效益,及讓在地民眾有感,所以新增路線自然很難引起共鳴
而問題點即在於,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以觀光為重,但後續卻沒有什麼刺激觀光的措施出現,加上延線居民的平日通勤習慣及居住人口,想要支撐起一條輕軌的運營,是格外的辛苦的。

而於此同時,自二月開始正式營運的淡海輕軌,目前的搭乘人數每日約為8-9000人,因為初期本來就是以在地居民為主,加上民眾的通勤習慣,所以整體的載運人數優於高雄輕軌相當的多。同時後續藉由各種軟硬體的結合,便利性及使用的意願都將會有顯著的提昇。
我想目前最多的抱怨應該是尖峰時段的班距為紅樹林轉乘過於麻煩,但在國造車廂陸續改善及到位,紅樹林的空橋開通之後,應該會讓人更加的有感才是。

總之,我們要多多的從不同的面向去深入核心去探究、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純為反對而反對,而少了自我的意識。






issacwu0924 wrote:
而於此同時,自二月開始正式營運的淡海輕軌,目前的搭乘人數每日約為8-9000人,因為初期本來就是以在地居民為主,加上民眾的通勤習慣,所以整體的載運人數優於高雄輕軌相當的多。同時後續藉由各種軟硬體的結合,便利性及使用的意願都將會有顯著的提昇。


  • 18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