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imeiya wrote:
另外我是以『自住』來說明的,也沒提到『投資效益』!
是單純以『本金』+『房貸利息』來做思考
把『本金』當作一個20年的零存整付
『房貸利息』與『租金支出』的差額,可以當作『省下來的錢』或是『補貼未來房價波動風險』也可以
重點在於你怎麼看待這個『差額』
自住, 純粹是人性需求, 是無法以數字來衡量的, 如同一個人想吃一碗麵, 是因為肚餓, 並非是因為它便宜 !!
只要談到數字, 單純自住的需求, 必然就不單純了 !!
因為數字會有所比較, 有了好壞, 誰還會選壞的呢? 但盲點就這樣產生出來, 這個盲點, 將會牽制住自住需求, 久了, 也就忘了目的 !!
買屋目的, 一定要先清楚, 自住就是自住, 有多少錢, 買多少屋, 喜歡, 就買吧 !!
我是從圖形上看的, 價格隨時間, 呈現波浪狀, 高低點區間, 時間都相對短暫, 長時間來看, 要剛好買到高低點, 並不容易, 那為何很多人都買在高點, 賣在低點呢?
只有一個原因, 新聞與專家話, 聽太多了, 太關心了, 太會計算了, 結果一直忍, 忍到最後, 就買在最高點, 或是賣在最低點 !!
傻一點, 不涉入數字, 就只看為何買屋的目的, 賺錢, 不就是為了平衡生活需求嗎? 不就是為了讓家庭在比較平穩安定下, 讓家庭幸福嗎?
除非運氣真的很差或很好, 剛好買在高或低點, 否則大多數時間的價格, 都在長期平均值的稍高或稍低位置上 !!
所以我都是這樣看待需求的, 不傷這個腦筋, 提出來參考參考了 !!
但如果目的是要賺錢,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