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ou335 wrote:現在要在01好好的討論房地產真是很不容易呀.
你要不要拿更早一點當(恕刪)
我覺得要發展有地是不夠的, 重點是那些地要是"公有地"才行, 光有公有地也不夠, 地塊還要夠大, 越大越好, 越有未來性. 101可以在信義計畫區出現, 不只是因為有地, 而更因為那塊地是公有地, 要不然只會多一個信義區的帝寶而已.
全台灣重劃區那麼多, 大家都想複製信義計畫區, 但都不成功, 原因何在? 我覺得缺少大面積的公有地是很大的原因, 明明重劃區重劃完政府都會分配一定量的地, 來折抵重劃的費用, 那為什麼政府還會沒地? 啊, 就政府沒錢啊, 所以拿到地後轉手就賣了呀, 台北市重劃區的公有地可以保留的下來, 因為台北市有錢啊, 台北市不缺錢, 缺的是地.
新莊副都心, 明明定位為副都心, 怎麼除了一棟合署辦公室之外, 卻蓋了一堆商業住宅呢? 因為那些好地段的商用地都賣掉了呀, 新北市那時剛升格直轄市, 很缺錢呀, 不賣地哪來的錢建設?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還好林口留了幾塊大面積的中心商業地, 不然今天就看不到三井, 也看不到東森三立了, 可能就是多了幾個遠雄未來星球之類的大社區. 我也不會說是政府有眼光什麼之類的, 應該是林口的地比較不值錢吧, 呵呵, 副都心的地我記得都是標出200多萬以上, 狡兔沒死完, 自然輪不到去烹走狗了.
桃園藝文特區, 除了那個藝文中心之外, 就是一堆商業住宅了, 所以沒錢真的很難辦好事, 私人拿到地, 除了蓋住宅好像也不會蓋別的了, 台灣的建商距離像三井這種地產開發商似乎都還有些遙遠. 商用地產業不是那麼好開發, 因為地價貴, 成本回收期長, 還是公有地BOT比較有機會, 因為少了買地的成本, 相對容易成功, 較能吸引開發商進來.
再來看看青埔, 住宅部分不討論, 光看那幾塊大面積的公有地, 未來就很值得期待了, 只要不賣掉, 空在那裡養蚊子也很好, 地留著就有機會, 一旦蓋成住宅就去了了了.
Linkou335 wrote:
所以我說舉例, 你為什麼要一直強調信義計畫區買不起呢? 我有說要去買信義計畫區嗎? 我舉信義計畫區, 新莊副都心, 台中七期, 青埔, 林口發展過程為例來談青浦和未來新興區發展的軌跡不可以嗎? 歷史經驗是做甚麼的? 我舉唐朝故事, 你難道要罵我不是李世民? 你知道"舉例" 是甚麼意思嗎? 小學就教過, 老師常舉例雞兔賽跑, 難道你非要看到雞兔賽跑才可以嗎?
信義計畫區在台灣是集天時地利的一個計劃區,所以我開文就說這是個好模範。
但是信義計畫區的客觀條件,別的地區想要複製,不是單論土地大小就可以類比了。
需要扯到李世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