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梭之影 wrote:
汐止真的很多看似平地但地下都是排水系統的地方
比如汐止車站也沒挖地下停車場而是用掉平面當停車場
因為底下也是原本溪流,出口在車站往汐止公園那邊看得到水道...(恕刪)
地下蓋不蓋停車場是一回事,但是竟然有人拿停車位不夠去合理化違規停車跟警察不想開罰單的理由,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以台灣自小客車一年約19萬的成長速度來看,而台灣一年能增加多少個停車位?更遑論大家都是擠在都會區,而汐止人口仍持續增長。如過要等到警察口中停車位足夠的一天,那可能需要等病毒入侵,把汐止變死城,人口銳減....
事實上台北市的停車位也是不夠的,但如果台北市不強力取締違規停車,那交通壅塞的程度可不會是開玩笑的。所以台北市的交通採取的是推拉式的策略,一方面強力執法取締違停,也不斷地提高停車的收費,增加開車人的費用負擔(外部成本內部化)。另一方面,透過大眾運輸系統路網的改進與完善,吸引原本開車的人口改乘坐大眾運輸系統。
但是就算如此,車輛的增長並未減緩,所以可猜想台灣主要都會區未來可能還是要走向新加坡、倫敦一樣進行汽車數量的管制。而汽車數量的管制可以從汽車的持有跟使用著手,就不在這裡細述了...
總之,違規停車造成的社會成本就該由汽車駕駛人付出代價,使用者付費天經地義....(如果有人就是非紅線不停,但又不想繳罰單,那就把紅線想成是停車費較貴的VIP區,能付VIP停車費,想必是走路都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