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住集英堡還是集英堡II
問清楚
這樣才好回答你
理論上
先不論品質好不好
這兩個案子光是地點好壞差粉多
一期離嫌惡設施很近(減分)
二期離太陽公園很近(加分)
之前
會提起這個案子的大大
是因為他很在乎工程品質
而他提到的個案是元亨
說實在的
兩者的等級不對稱
不能相題並論
比較之下
元亨會好很多
所以才告訴他
集英堡不需要考慮
因為集英堡給的設備
真的很普通(其實也不需要氣餒,重劃區2/3的案子,給的設備都不是很優)
另外
它在工程設計上要注意一下
例如
客廳的窗戶中禿兩側內凹
未來要預防雨水內滲的問題
整體上
光是集案前後兩期
集英堡II會比集英堡I
好上很多
也比附近的XX賞好很多
至於
尼大也住的很舒服
因此就福地福人居
別太再意別人的看法
畢竟
集案在目前重劃區快三十個案子裡
排行又不是末段班的
個人認為好歹
集2也是算是中段班的
其實單純論地點的話集二比較優沒錯,可是排除地點因素我會選集一,因為我覺的集一蓋的比集二好,一樣蓋13樓集一就硬是高出一截,挑高比較高,陽台有幫作鋁窗,崗石基座和超大內縮也感覺大器,推拉式的氣密窗其實成本也比較高,至於內裝三口爐,,免治馬桶,浴室花灑,也不賴,四十出頭坪三房的格局就有10坪以上的土地持分更是重劃區少見,無走道設計空間利用率高,3房的三面採光,餐廳有窗戶可以再隔一個小房間,東南座向比起重劃區多為東北西南向要好,正前方兩個大停車場,view要被擋到可能還要很久,離商業區近又不會太近,重點是它比集二便宜.....
那時就是對集一集二有興趣,可惜集一無緣,集二我又等不及,因為結婚後我沒房子住,太太只好暫住娘家,又突然決定留在台北不回南部,只好只鎖定重劃區看不到幾個建案就買了(因為我在士林工作),前後不到一個月,只好鎖定己經蓋好或是快要蓋好的案子.
其實二三年前我已經因為修車來這區晃過,後來再來找修車廠竟然不見了被夷為平地,得知此地要重劃那時就覺的很有潛力,無奈那時沒留在台北的打算,南部也買了新房,不然我應該會買那時便宜的集一或羅浮花園這些那時我覺的地點可以的又便宜的案子,當然現在選擇更多了,可是我等不到現在,而且我要買那時(今年1月立委選後)新建案開價是一個比一個高,很害怕再等總統選完後會再漲,到時會買不起
問我為什麼沒有買集一,很簡單,我要買房子的時候它賣完了,又沒想到要跟投資客買,其實有點後悔沒跟投資客殺,因為集一還蠻多投資客買的,要說缺點,其實我最care的是它最右邊戶沒能躲過集仁街的路沖,門牌34(不是很好聽),離電塔也最近,所以投資客釋出最多也是最右邊這戶,不然其實這戶view 最好,直接面公園(在那不知民國幾年才會蓋的大空地蓋起來之前)格局也很好3+1房,那時沒買到現在每天看也挺有趣...
等紐約紐約蓋的差不多再來談談紐一紐二吧...
其它進安街仁義街的案子,不是賣完了就是地點差,面引道的我都不考慮,因為我怕吵和油煙而且開更貴,而集賢路右邊面河那區那時建案還很少,且那時環保公園吵的很兇,and那區現在就算已經蓋一堆了,直到現在還是沒什麼生活機能就都沒去看了..
集英保一,在第一批的案子裡,算是滯銷蠻慘烈的,比歌德花園還慘,
主因應該是電塔問題,那個點離電塔實在太近了,不管從任何角度,他看上去就在電塔旁,問問隔壁
同樣電塔旁的五年案子,價格基本上都很弱勢,所以我當初也就一點都不考慮了
不過集一是當初全重劃區最低開價又滯銷,最後還能賣完的案子。理論上,應該到最後很多人買的很低
(同歌德花園一樣),想當然爾一定會很多人轉手,但是電塔不除又多人轉手,此案子長期來看應該是
不會有太大的漲幅,純粹是只能自住而已,當然有朝一日電塔一除,或許會有轉變的一天。
集英保二的話,外觀自然是比一摩登一點,離商業區也近一點,價格也高一點,我沒有參觀過
只問過他的店面,面商業區的據說是要開富邦銀行的樣子,只剩最邊邊角角的店面,我就沒再追問了
其實重劃區幾個區塊,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進安街那邊,因為夾在兩個學校跟兩個上橋點中間
卻相當安靜,集英保那邊目前雖然上橋也不遠,但是一旦重劃區開發起來,塞車機率應該很高
個人是比較不喜歡,當然啦,青菜蘿蔔本個有所喜,這沒有什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