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很納悶的是,機場捷有一段是高鐡青埔到機場站,時程擺在最後。如果是我計畫,一定把他擺在第一段先完功,這樣全台灣做高鐡去機場,就可迅速轉撘進機場,捷運效果馬上就出來了。搞不好會發現這樣就夠了,其他段不用蓋了,哇!這樣地皮就抄不起來了....
Waffenss01 wrote:這個航站的年運量甚至已經超過我們2018才完工的第三航廈.也遠超過一航+二航的運量,可見得亞洲LCC衝刺的成長率有多嚇人.很多國家的LCC甚至比高鐵還便宜,因為飛行變成很生活化的事.我只是要飛,不是要什麼尊爵不凡的體驗,把我便宜的送到目的地就好. 台灣的地比較貴,除非必要,否則不需要殺低價格搞難賺的。像小三通 台灣-金門 的服務品質就比國際線要低了,若服務品質比 小三通 更低,恐怕"台灣平民"能接受的也不多。而台灣飛香港,經濟艙,塑膠杯,市價大約30元左右不怎麼樣的餐點,這樣只算基本需求,不叫尊爵不凡的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