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北大道完全不行 這應該出現在台北市才對
用重新大道還不錯 不過不如直接改成重新路六段七段八段...好了
三重端就不用改
不過基於北北基一體化的原則
個人比較希望用民權西路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依序這樣改
這樣還可以連接台北市的民權西路
重新路一段至四段→民權西路一段
重新路五段+中正路(化成-思源)→二段
中正路(思源-中環)→三段
中正路(中環-龜山區中正路)→四段
pohsuan wrote:
請問台北市的民族東西路,民權東西路,民生東西路,敦化南北路,復興南北路,松江路......那條路不是跨越好幾個行政區?那條路的路名可以區分行政區?
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民長期受媒體洗腦,思想政治化,思考弱智化.大陸學者金教授說的沒錯,待在台灣一個月都變傻了....
其實,市區道路路名的主管機關是「鄉鎮市區」!
所以說,路要取什麼名字,理論上各區自由的
同一條路左右屬不同區時取不同名字也可以
不同區不同條路取同一個名字也可以
台北市、高雄市或台中市之所以有跨區的道路
是因為市政府對市轄區的控制力比較強
相對於民選的鄉鎮市長,區長就是一個部屬而已
市轄區由上級協調之下的命名
同一條路包括門牌號碼都不重複這樣
比如省道台3線中壢到豐原路段
跨過四個縣市,可是沿縣鄉鎮多半對這條路命名為「中豐路」
雖然大家都取這名字,但是門牌卻沒有一起編
常常跑一段之後門牌又重新歸零了!

又比如說中壢平鎮的市區道路相連
對同一條路兩市協調取同個名字
總之,從路名去區分行政區是很合理的做法
因為,市區道路命名權,就是鄉鎮市區的權力!
一點也不傻不弱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