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可憐的台灣.機場捷運線一直不能通.去機場真的好麻煩.難道大家都不覺得嗎??

stargroup wrote:
國外大機場航廈跟航廈之間也會有輕軌互相對開
真有旅客會拉著行李在航廈之間走動?
另外是先有機場還是會先有捷運系統?
台灣做不到,不代表國外機場作不到
不要把國內的狀況當常態...

兩個航廈的接駁車台灣照樣有,何必執著於輕軌?何必把國外機場拿來比?

要不然,你搭航廈的接駁車,到某航廈之後,
再只靠兩條腿走路到機場外圍的道路試看看!?
大約要走3~4公里,45-60分鐘吧!?

航廈是可以有公車/客運/捷運/鐵路,反正本來就沒幾公里就會停靠,
但別扯到連"高鐵站"都要到機場!

而台鐵若也到機場,就代表道路要被鐵軌分兩邊,開車/騎車的人要等平交道噹噹噹..
若桃園機場的鐵路也要地下化/高架化,蓋機場捷運不就好了?

也就是機場/客運/捷運/鐵路/高鐵...這樣的規劃,本來就沒問題!
反而是不懂的人在亂扯亂猜,才會搞出一堆問題。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6161 wrote:
這篇很正確,
此討論串有部分人士正確解釋機場捷運疑惑或是誤解的發文,
但是只有10%,
這相當程度反映了思考方式的常態分布.

許多人就是如此的自以為是,
先說先贏的惡習.
(恕刪)


這篇把機場捷運的細節都說了
就像回我文的老兄講的...
台灣需要的是一個安全、快速、便捷的機場聯絡系統
這個系統未來絕對是發展觀光的一大利器
況且也別說機場捷運只能照顧台北人
中南部民眾未來搭高鐵至機捷高鐵桃園站
也預留了行李直掛+登機報到服務的擴充空間
這跟文胡線這種偽機場捷運是完全不一樣的

王國人才 wrote:
況且也別說機場捷運只能照顧台北人
中南部民眾未來搭高鐵至機捷高鐵桃園站


明明就只有造福桃園人~~
Carter0625 wrote:
明明就只有造福桃園人...(恕刪)



台北人可以在A1預辦登機,行李預掛,兩手空空去逛街吃飯購物,時間差不多再搭車.
新北人可以在A3預辦登機,行李預掛,兩手空空去逛街吃飯購物,時間差不多再搭車.
中南部則可以坐高鐵到A18搭一段機捷就到機場.
反倒是桃園人最不需要這條機場線,因為機場線根本沒有通過桃園市區!!
中壢那段也還未發包一直流標......桃園人比較在乎的是貫穿市區的桃捷綠線尚未施工.

不要只看造福多少台灣人,各國機場線都是用來拼觀光經濟的,造福的是全國.
而且未來來台團客(搭遊覽車的)會大幅減少,旅行趨勢轉向自由行,
各國背包客是很依賴機場捷運的,因為最方便最簡單.
//台北報導:旅遊法整頓 陸客自由行料大旺
//.....大陸旅遊法10月1日上路,團客人數大幅降低,
//但是自由行已突破每日2,000人的審核上限.....要調整上限值.

這對台灣是有利的,因為團客被港資旅行業者把持住,連吃飯購物都是去港資開的店.
除了陸客,歐美日韓星馬各國背包客也都很需要這條線.
自由行才能讓錢真正進到台灣人口袋裡.
flycode wrote:
兩個航廈的接駁車台灣...(恕刪)

哈哈~不要跟國外比?那要跟非洲國家比嗎?
自我設限,不知進取的想法,讓台灣越來越沒競爭力

有去過日本旅遊的人
在機場一出出境大廳
旁邊就是鐵路系統
有電車有特急
票買了行李箱拉著就走
那像台灣只能搭客運...

機場捷運的功能跟高鐵在機場設站的功能不是一樣
當初高鐵直接設站不就不用再建機捷
都是高運量輸運旅客
當然啦這樣只爽到其他縣市的人
不爽的應該只有桃園人跟財團,因為坐不到高鐵跟不能炒地皮。

flycode wrote:
兩個航廈的接駁車台灣...(恕刪)


但我覺得蓋高鐵連機場跟機場捷運是非常好的

這樣從台北去機場快又方便又有多種選擇

個人對於經濟效益等問題不太重視

方便是最重要的
stargroup wrote:
哈哈~不要跟國外比?那要跟非洲國家比嗎?
自我設限,不知進取的想法,讓台灣越來越沒競爭力

有去過日本旅遊的人
在機場一出出境大廳
旁邊就是鐵路系統
電車有特急
票買了行李箱拉著就走
那像台灣只能搭客運...

是你在跟火星比吧?誰在跟非洲國家比?
你自己寫的,日本的機場有鐵路系統電車,但你沒寫日本的高鐵系統!
日本有時速300公里的高鐵直接通到機場,而不用再接駁嗎?

桃園機場捷運早就規劃好了,當然就不會再把高鐵站/火車站直通到桃園機場,
要不要把桃園機場捷運廢掉,有高鐵站或火車站就夠了?讓機場變成高鐵/鐵路/公車的轉運大本營?
要酸政府的政策也要有點概念,要不然,就只是在阻礙台灣發展而已!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flycode wrote:
是你在跟火星比吧?誰...(恕刪)

哈哈~台灣的高鐵真的是高速鐵路嗎?
除了直達車外,台北到高雄普通車有快嗎?

日本的國際機場哪個沒有鐵路系統,哪個沒有客運系統
機場本來就是出入境旅客的轉運站
台灣高鐵不在機場設站
讓出入機場的旅客都要再轉乘
一點效益都沒有,也不方便
重大工程的重複投資才是阻礙台灣的發展...
deapblue wrote:
機場的問題分為軟、硬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運量怎麼提升?
最重要的運量問題,我不懂,留給專家來說
但現階段看到的是,運能都被周邊國家分走,卻提不出方法
(從以前喊甚麼亞太中心啥的,搞到現在根本一事無成)..(恕刪)


這可提一個可能性,但其實沒人能預測未來,所以看看就好.

亞洲這幾年航空業風起雲湧的是LCC廉價航空的瘋狂成長.
在東南亞中短程線甚至已經突破50%市佔率.
放眼未來30年,航空業可能會越來越以量代質.
搭飛機極可能類似在搭會飛的統聯/和欣,everyone can fly.

【明報專訊】廉航近年在亞洲的發展如火如荼,在亞洲廉航發源地馬來西亞,
其吉隆坡機場將於明年建成全球最大的廉航航站樓,每年可接待4500萬旅客....

這個航站的年運量甚至已經超過我們2018才完工的第三航廈.
也遠超過一航+二航的運量,可見得亞洲LCC衝刺的成長率有多嚇人.

台灣跟LCC有什麼關係呢,
第一是我們落後很多,連中國都有LCC,反過來說就是有機會發展很快.
LCC最大意義在於把飛行從中產階級豪華舒適的旅行,變成一種任何人都可以運用的交通工具.
世界最大的亞航其口號就是everyone can fly,人人都能飛.
很多國家的LCC甚至比高鐵還便宜,因為飛行變成很生活化的事.
我只是要飛,不是要什麼尊爵不凡的體驗,把我便宜的送到目的地就好.


第二,LCC的營收主力是中短程,長程都是靠中轉,
LCC什麼都可以省錢,連空姐都可以costdown用歐巴桑.
但油錢省不了,所以短程耗油少的比較好賺.

而台灣的地理位置位於東亞中央極適合LCC發展.
因為往南往北都很適合,比如說好幾家新加坡LCC來台設點.
因為 新加坡 - 台灣 - 日本
台灣位於東亞島鏈的中央,是LCC中轉的絕佳位置.
東北亞國家的LCC要往南必經台灣中轉.

最近連死硬不投資LCC的華航也鬆口了,
正在外國LCC談合作.....


坦白說,誰也無法預料落後的台灣還有沒有機會迎頭趕上.
但是當亞洲各國的LCC在衝刺運量時,台灣總得做些什麼.....
不做只會越來越慘.

個人認為,一航和二航都太老舊,乾脆等全新的三航完工後,
把舊航廈當成廉航航站吧,反正LCC不是很重視服務品質與尊榮.....堪用就好.
多數的LCC航站連空橋都不用,因為空橋會增加成本.

若能在世界LCC浪潮中搶到應有的位置,三航廈那幾千萬人次運量並不嫌多.
能做到多少不知道,但國家競爭本來就有賭博的成份在,有下注才有機會.


同時希望台灣航空業能有一家屬於我們台灣的LCC.
否則這些運量來了,也是錢被10幾家外國LCC賺走.

Waffenss01 wrote:
這可提一個可能性,但...(恕刪)


未來怎麼樣,的確沒人敢打包票

但就廉價航空中轉站這點來看

也許現在就可以看出端倪

你會發現,所提的馬來西亞這個例子,或是類似的例子

都是本來就有大量觀光收入的地方,也就是說,"有人要去"才做得起來......

沒有哪個站是光"中轉"

再來,台灣地理位置重要沒錯,但不表示人家一定要來

香港也是亞洲大站,按這邏輯講,香港的地理位置有比台灣好嗎?

但人家有其吸引客貨去那邊的誘因

也就是說,拼廉航的那些地區,本來就有觀光產業,他們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出變化增加原本的效益


台灣呢?

我只能說,現在的計畫,真的還是過去的思維

簡單說以前是拼便宜、拼自由,台灣錯過了這段時機

現在周邊各站站穩了基本以後,現在人家是拼規模、拼服務、拼效率

結果現在才要跟人家拼便宜、拼自由,來不及了......

過去沒參加到,就忘了吧,現在要跟別人競爭,就要拿出比別人更進步的想法才有機會趕上,甚至超越



總之,說我悲觀也好,但以現在政府的規劃,我樂觀不起來

建設大餅誰都會畫,但建設是為了甚麼目標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政府的建設目標不是為了增進台灣競爭力,而只是為了從中獲利

簡單的比喻

不是因為攝影功力精進了,才去增加器材預算,更進一步

反而是編了一堆預算去買昂貴器材,卻對如何提升自己攝影功力毫無計畫

只能因為花錢買器材可以從中獲利而已

然後跟雇主(民眾)展示說人家有我們也有!但為什麼還是拍不出好照片呢?

因為......都是環境的問題啦!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